看到,不時地與店家討價還價。
不得不說,與潘家園相比,這條街上的物品顯然更趨向於生活化,一些精緻小巧的東西往往有更多人青睞,成交率也比較高。
鄭致遠笑著跟李尋解釋:“這裡都是工藝品居多,不過往前走的話人流量就沒這麼大了,如果想買禮物的話,倒是最好到裡面去。”
李尋點點頭,他來這裡,也有點買些手信回去的想法。
僅僅是幾十米的距離,李尋卻發現相比於外面火爆的場面,這裡顯得冷清許多,不過看了看來往的人也釋然了,這條街上的前半部分趨於平民化,而後面的從來往人的衣著便可知道走的是高階大氣上檔次。
雖然現在世界倡導平等,不過我們可以悲哀的發現,處處都是階級分明,僅僅是幾十米的距離,彷彿就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些無意闖進了的人也很快匆匆退去。所謂的共同致富,天下大同,絕對是理想,也僅僅是理想。
跨入這個圈子沒多久的李尋思緒飄飛,不過很快便恢復過來,畢竟有不平等,才有向上爬的動力,不是嗎?
沒走多久,就有一個人從店裡朝他們小跑出來,說道:“鄭生,乜嘢風將你吹來嘞抖?幾位系你friend吧?”
鄭致遠點點頭,說道:“既然來到,就去你那裡睇睇吧!”
兩人說的是廣東話,李尋聽不太懂,不過從表情動作還有僅會的幾個字中還是能猜到他們的說話的意思。
鄭致遠和李尋解釋了一下,帶著兩人來到那位老闆的店裡。
進門之後,李尋先是環視一圈,發現店鋪空間還算寬敞,裡面的東西用一個字概括,就是雜!不僅有中國的東西,也有埃及和阿拉伯風格的物件,西方的也有幾件。
幾乎在一瞬間,李尋就看到了擺在店中顯眼位置的瓶狀瓷器。
“這是廣彩!”
粗粗一略,李尋就十分肯定這件瓷器的出處。沒辦法,這東西的特點太鮮明瞭,構圖緊密、色彩濃豔、金碧輝煌為特色,猶如萬縷金絲織白玉,這樣的特點,只有琺琅彩和廣州織金彩瓷才有。
當時廣州工匠借西方傳入的“金胎燒琺琅”技法,用進口材料,創制出“銅胎燒琺琅”,後又把這種方法用在白瓷胎上,成為著名的琺琅彩,也是廣州彩瓷的萌芽。
不過琺琅彩作為皇室御用的貢品,為了顯示其高貴脫俗,上面的色彩要顯得稍淡雅,這件東西的呈色比琺琅要更加絢爛,而且表面有金光閃爍,尤其是那比較奇特的造型,讓人一看就知道是廣彩。
當年清朝的國門被帝國主義所敲開,大量國寶流出,而這種絢麗多彩的瓷器更是被西歐人所青睞,甚至有一些歐洲王室貴族專門派人前來採購廣彩瓷。
在這種情況下,廣彩瓷逐漸壯大,成為一個大行業,然後不斷擴大生產,將廣彩瓷器銷售海外,成為中西方貿易的重點專案。
上面一幅百鳥朝鳳圖,每一隻鳥的神態各不相同,一鳥多姿,百鳥齊鳴,為乾隆年間制,在眾多廣彩當中算得上精品中的精品。
李尋一下子就動了購買之心,然而鄭致遠卻是好像看出了他的想法,苦笑道:“李尋兄應該是想入手這件廣彩吧?我當時也看中了這個,只可惜黃老闆始終不肯,說是鎮店之寶。”
一旁的黃老闆有點尷尬,賠罪道:“真是不好意思,這件真的是非賣品,祖輩在香港碼頭做監工,這店裡僅有的幾件廣彩都是那時候傳下來的,真是不能賣……”
這話的可信度還是很高的,當年廣彩銷出國外,的確要經過香港和澳門,而且黃老闆怎麼也不敢得罪鄭致遠這尊大佛,若不是有苦衷,斷然不會拒絕的如此堅決。
李尋也只好放棄這廣彩,目光掃向其它物品。
作者有話要說:qwq,剛放出豪言壯語要日更,一下子就卡文卡得要死,打自己一個響亮的耳光……
第49章 銅佛鬧劇拍賣開始
“咦?這東西……”李尋突然掃到邊上一個櫃檯裡放著的一組東西。
李尋看到的是一組銅佛。沒有鑑金,很是古樸。
“走;去看看”見李尋當先一步;走了過去;鄭致遠對何染說道。
櫃檯是開放式的,李尋拿出那一組銅佛,數了數;一個十八個!
“十八羅漢啊?”何染也跟著李尋數;不禁脫口而出。沒想到鄭致遠瞥了他一眼:“這是羅漢麼?”
何染囧無以復加,再也不多嘴!
李尋細細看了看這組銅佛;佛像方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