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3 / 4)

兩人又商量一下都賣什麼肉食,事情就定下來了,還有後個就是大集,就準備開賣。

林明志也高興的走了,一斤抽一毛,這個味道一天怎麼也能買個三四十斤,他也多掙幾塊錢,一個月就是三四十,這可不少。只是可惜了看在三叔的面上這方子不能拿到手裡不然掙的更多。林明志雖然有點心動,卻也怕他爹罵他,畢竟林玉溪哥仨夠不容易的了。

第 8 章

第二天玉溪早早的就起來了,先燒炕,把屋子燒熱了,現在夜裡零下二十來度,三娃怕涼著熱著,他每天夜裡都要起來燒些柴火。別看家裡就燒一口鍋,費的柴火比別人家的還要多。

鍋裡的熱水灌倒暖瓶裡,剩下的留著洗臉,去西屋麻袋裡弄些草料,喂前些日子送過來的母羊,這隻母羊果然不大,也就一百多斤,不過產奶很多,除去三娃吃的,他和二娃也能喝些,可能這陣子伙食好二娃和三娃胖了些,人也白淨了不少。給二娃三娃喝的羊奶都用杏仁煮,沒有一點腥羶。他自己倒是喜歡放些茉莉花茶,雖然只是最便宜的茶末子,不過帶著淡淡的茶香,他很喜歡。《四海雜記》裡還記載了蒙古人的傳統食物製法,其中就有奶茶做法,玉溪想著以後有機會一定做著吃,看看讓書者念念不忘的奶茶是什麼味道。

擠好羊奶,趁著鍋裡沒做東西,先把羊奶熱了,早上熘幾個黃米糰子,昨天剩飯加點水做了粥,從醬缸裡撈出一根醬茄子,撕成小條放到盤子裡。一頓早餐就做成了。

倆弟弟還沒醒,飯菜在鍋裡悶著,玉溪把西屋裡放著的凍肉,凍餃子黃米糰子白菜什麼的搬到西邊空屋。

他們家房子是四間大瓦房。

當初林泰蓋這房花了不少錢,用的都是好料,主樑用的是兩棵上好百年樟木松。兩棵又粗又直,頭尾粗細相當,各方面幾乎一摸一樣的材料,連在一起足足十五米長,也不知道林老爺子從哪裡得來,存半輩子沒捨得用,直到林泰蓋新房。

除去主樑,其它木料都是從山上砍的五十年以上的紅松,包括門窗炕沿所有能用到木料的地方都是上好的紅松,材料都是兩輩人積攢下來的。現在國家已經出臺政策,紅松也不能隨便砍伐了。

有好木材,林泰又買了好的磚瓦,房子寬敞明亮,蓋房子的時候因為還沒有三娃,所以林泰蓋了四間,東邊三間一明兩暗,明間也就是灶房,東屋開南炕,西屋開北炕,鍋灶隨著炕走一南一北,東屋是林泰夫妻住,西屋將來玉溪結婚了就在這住。他們這裡孩子十八九二十結婚十分正常,這房子住上七八十年都沒事,林泰一點也不覺著自己想的長遠。

挨著西屋那邊還有單獨的一間,就是給二娃準備的。靠東開門,一進門是個狹長的灶間,靠北牆一個大灶,進門一米左右西邊開門,裡面也是一間大屋,北炕。

將來二娃要是結婚就在這邊,獨立不相互干擾。蓋房的時候隨著梁走,除去明間寬兩米八,長五米七,其它幾間都有三米七八寬,屋子十分寬敞。他們家院子在村子最西邊,房子前後加一起有一畝半。

村裡對宅基地沒什麼說道,自己先畫好地方,然後申請一下就行,這裡本來是林泰他爹的房場,當年也是想著林泰結婚出去單過蓋房,就在旁邊給林泰申請了一塊,就在房子西邊。老爺子也沒蓋圍牆,直接種了七八十棵白樺樹,後來林泰蓋房子的時候老爺子老太太都不在了,他扒了老房子蓋的屋,又在白樺樹裡邊砌了一道牆,把倆院子圍成一個了,現在屋子西邊有差不多兩畝地。院裡靠牆的地方林泰種了不少樟子松。過十年二十年,白樺樹和樟子松,就是一大筆財富。

林泰用石頭壘了一圈石頭牆。因為順著以前老牆根砌的,牆外是林老爺子種的七八十棵白樺樹。林泰又在牆裡種了一些樟子松。用不了十年也成材了。

他們這邊宅基地都挺大的,誰家都有一兩畝地的大院子。不過像他們家這麼齊整的不多見。地方偏,有的是地方,這兩年上邊對宅基地有了新的規定,申請起來也麻煩,玉溪他們家這塊地就成了香餑餑了。所以林泰去世沒多久,就有人來問玉溪這房子賣不賣,開出一千塊的價格。

這房子是林泰留給三個兒子最後的念想了。不到萬不得已玉溪是不願意賣的。更何況當初林泰蓋這房子,買瓦買磚就差不多花了一千。更別提為了淘換木料花的錢呢。

就是這樣玉溪也是差點沒保住這處房子,當初村裡有人說三個孩子都沒成人,是不是村裡人那戶人家願意撫養。玉溪還記著那天,三叔因為父母的事情累病了,三嬸陪著他去縣裡打點滴。結果三爺就找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