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主動請纓(1 / 2)

小說:農門狀元 作者:山的那邊

朝野上下也都在議論徵高句麗的事。 國子監中,先生慷慨激昂:“禹別九州,屬冀州之地,周為箕子之國,漢之玄菟郡也。在遼東,蓋扶余之別種,以平壤城為國邑。漢、魏以來,常通職貢,亦屢為邊寇。” 說人話就是,遼東和高句麗,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領土。 這些高句麗人竟然敢作為“邊寇”不聽大唐爹爹的話,是可忍孰不可忍! 五陵年少們情緒激動,都嚷嚷著要去從軍。 七郎這日也在國子監,握著拳頭說:“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他有主動請纓的充分理由,若用到火器,誰比他更熟悉呢? 少年們滿腔的愛國熱情,朝中大臣們比他們想得就要多了。 首先,不論皇帝是否親征,既然決定了要打,就要解決兵馬糧草的問題。 過年的時候,調兵的詔令終於下達了。 皇帝以兵部尚書李積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率軍六萬,以及蘭、河二州歸降的胡人,向遼東進軍; 同時,命張亮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率江、淮、嶺、硤兵四萬,長安、洛陽募士三千,從萊州走海路向平壤進軍。 也就是說,這一次出征,除了常規軍外,還要從長安、洛陽兩地招募永業田農戶參軍。 這個影響範圍,就比前朝時小多了。 前朝四徵高句麗,一次就揮師三十五萬,結果死傷慘重,百姓為了逃避兵役和徭役,不惜打斷自己的手腳。 七郎過年都沒有回家,一直在等朝廷的詔令。 等到調兵詔令下來,七郎告訴羅先生,他要向軍器監提出申請,要隨軍出征。 羅先生嘆道:“於公,此戰既然要用到火器,你去是合適的;於私,你想打聽圓通的訊息。你要去,為師不會勸阻。只是你要注意安全,想一想故鄉的親人。” 七郎鄭重點頭:“我爹當年也徵過高句麗,他都能活下來,我一定也能活下來。” 爹說了,活得久的秘訣是跑得快。 接著,他又恭恭敬敬地拜倒:“先生,我是您的弟子,本應侍奉您左右。如今要遠行,不知何日回來,請您多保重!” 羅先生扶著他,微笑:“為師會保重,你更要保重。無論是否立功都不要緊,為師以你為榮!” 趙六郎回鄉成親,準備過了年才帶新娘子進京,此時不在長安;趙仁和趙義也提前被七郎打發回家鄉,不在長安。 這讓七郎的阻力小了很多。 但他可以想象,爹孃收到他隨軍出征的信,會有多擔心、多恐懼、多悲傷。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這一次,他卻是非去不可! 七郎的申請順利批了下來,他被安排到兵部尚書李積的麾下,負責運送火器。 塵埃落定了,七郎才去董家說了這件事。 董夫人驚愕地看著七郎,一時不知該說什麼……別人對打仗都避之唯恐不及,七郎卻主動要去? 他是不知道徵高句麗有多兇險嗎? 可七郎怎麼會不知? 他父親上過高句麗戰場,他的祖父、伯父們死在高句麗戰場! 董月明凝視著七郎:“你覺得是正確的事,就去做吧。” 從得知圓通的死訊,她就猜到會有這一日……師弟跟圓通感情深厚,就算是為圓通報仇,也會走這一趟。 七郎和董夫人說了一會話,懇請董家照拂趙家、幫忙照看百貨行,然後和董月明單獨說話。 兩人並肩走在院子中,雖然已經過了年,春風沒有來,樹木還是光禿禿的,像和尚的腦袋。 “我此去若是不能回來,那塊玉佩你就扔了吧!”七郎艱難地說道。 董月明微笑:“募兵和籌措糧草還需要一段時間,等大軍開拔之日,你再向我告辭也不晚。現在說了,過幾個月又得再說一次。” ……小娘子就是會破壞氣氛。 七郎鬱悶地說:“你還沒說會不會扔玉佩呢!” 董月明笑道:“送給我的東西就是我的,扔不扔都是我的事,就不用你管了。” 所以,到底是扔還是不扔? 七郎離開董家的時候,還在思考這個問題。 其實,如果他真的死了,他希望董月明能夠忘記他。長安城有許多郎君都挺不錯的,勉勉強強比得上他七八分。 比如說唐璿,起碼活到快九十歲。 比如此次領軍的兵部尚書李積,不僅是名將,還是名醫,參與編纂《唐本草》,還編有《脈經》一卷。 七郎非常仰慕李積,仗著自己現在是李積的下屬,登門拜訪。 七郎曾聽過一件關於這位李大將軍的事…… 李積的姐姐生病了,李積親自為姐姐熬粥,火苗燒到了他的鬍子。 他姐姐說:“家中有的是下人,何必阿弟親自動手呢?” 李積說:“我老了,阿姊也老了。我還能為阿姊煮幾次粥呢?” ……這樣一個威名赫赫的大將軍,位高權重的高官大臣,卻有如此溫情的一面。 七郎覺得,自己和李積挺像的。 李積從侯君集手中搶到了遼東道行軍大總管一職,想到要立下收復遼東的功勳,正是雄心壯志,他要安排軍務,非常繁忙。 得知國子監的學生求見,本來是沒空見的,但聽說是軍器監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