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七郎隨軍出征(1 / 1)

小說:農門狀元 作者:山的那邊

七郎雖然是現太子李治的下屬,但他並不著急李治繼位。 皇帝活得更久一些,對這個帝國來說……是好事吧? 七郎跟隨李積的大軍抵達幽州時已是冬日。 他常常往來益州和長安,覺得蜀道雖難,也是很輕鬆可以逾越。而高昌雖遠,也是輕易降服。 只有高句麗,竟然真的那麼遠。 冬日的雪,也是格外的寒冷,滴水就能成冰,甚至小便都會凍住。 這種天氣若是打仗,會凍成冰雕吧? 他聽說侯君集那一路,順利從水路自萊州渡海,準備與新羅國兩路夾擊,直取平壤。 想到當初在高昌和老侯合作愉快,七郎有些遺憾自己不是在另一路。 當然,他絕不是為了拿下平壤城撿漏什麼的,而是聽說大師兄圓真竟然去了高句麗弘法。 他只是想盡快抵達平壤,和大師兄匯合,打聽圓通師兄的訊息。 七郎想,師父帶著師兄們去三韓半島弘法兩三年了,圓真還去了高句麗,好歹做了什麼吧?說不定又可以來個裡應外合之類…… 大軍抵達幽州時,一些沒被徵召的百姓自願投軍,其中有一個來投軍的人,河東道絳州龍門縣人,名叫薛禮。 薛禮,薛仁貴。 這一場戰役,註定是有才之士嶄露頭角的機遇! 七郎得知百姓主動投軍的事,也不由得感嘆,大唐確實比隋朝要得民心! 但換個角度看,也是百姓對高句麗的仇怨深重,遇到機會就想報仇! 運送火藥的是徵調服徭役的民夫,他們見到年輕的七郎,雖然驚訝這位“趙主薄”年輕,可依然聽從七郎的命令…… 趙主簿說了,這些火藥要仔細運送,受潮了不能用、遇火了會爆炸,不小心都不行啊! 在途中過了一個年,次年二月,大軍抵達了營州治所柳城。 從二月一直到夏天,七郎他們一直在這裡休整。 趁著這個時間,七郎熟悉了營州附近的環境。 他隱隱有一種預感,也許有一天,他會來這個地方當官。 夏天到了,天氣漸漸暖和,大軍從通定渡過遼河,挺進到玄菟。 從長安到這裡,從秋到冬,又從春到夏,過了快一年。 十五歲的七郎,以前從來沒有想到,長安到遼東會那麼遠。 他的臉上漸漸褪去稚氣,身材也拔高了一截像一個大人了。 他的面板被曬成了古銅色,眉宇間卻是英姿勃發,雙目炯炯有神,扶著降魔金剛杵而立時令人不由得多看兩眼,已是個英武出眾的郎君。 嗯,也像一個威風凜凜的大師。 看著最後一船火藥安全渡河,七郎鬆了一口氣。 兩國的正面戰爭還沒有打響,但是已經不遠了。 畢竟,他們已經來了。 七郎站在這片土地上,心情慨然。 前方傳來捷報,李積和遼東道副大總管李道宗合兵攻打高句麗治下的蓋牟城,以壓倒性的勢力破城,俘虜兩萬餘人、獲得糧食十萬多石! 軍中士氣大振。 然而高奏凱歌的同時,也有不和諧的音符。 一天夜裡,軍中傳來擊鼓聲,負責糧草軍需運輸的岑文字勞累過度,心力耗竭而死。 負責後勤軍需的岑文字兢兢業業、親自料理排程,算籌筆墨不離手,最終累死了。 岑文字,也是從隋朝回到現在的老臣了。 假如久未出徵的皇帝上了戰場,又會怎樣呢? 這個猜測,實在是令人後怕不已。 隨後,七郎隨李積的大軍南下到遼東城,這是一場真正的大戰。 是高句麗在鴨綠江以西有兩座大城——遼東城和安市城。 當初煬帝四十萬大軍就是在遼東城折戟,飲恨而歸。 遠眺著遼東城,七郎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傷痛,似乎聽到鄉音的吶喊……那是父老鄉親們,隔著時空,在天上看著他,在吶喊。 此仇,必報。 唐軍決意一舉拿下遼東城,一雪前恥,而高句麗也派了四萬兵馬來援救。 李積權衡利弊,召七郎上前:“你可敢去攔截敵軍?埋伏火器的事,由你帶領伏兵負責。” 一個燙手的任務,就這樣落在了七郎的頭上。 七郎昂首挺胸:“不碰上強勁的對手,如何能顯示我軍壯士的勇武!將軍請靜候佳音!” “好!”李積讚賞地說:“不愧是我大唐好兒郎!” 讓年少有為的趙全出徵高句麗,果然是明智的決定!喜歡農門狀元()農門狀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