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了長安城的見聞,七郎又讓爹孃開啟帶回的行李,他要分禮物啦~~ “阿琴方才問長安城的女郎穿什麼……她們穿得很複雜,但是幹活不方便。有個帔,披在肩上像長圍巾,很容易掉在地上。” “長安城的布莊很大、布料種類多。我買了一些耐磨的布料,還買了一些白疊布,用白疊子……也就是棉花織的。我們自家種了棉花,我給你們看看棉花織的布好不好。這幾匹緞子,給娘和嫂子、侄女們。” 箱子開啟,紅、黃、綠、白的布匹一匹一匹的排開。 趙家人日常穿的是葛麻布,蕭凌送的綢布,除了給七郎做衣服的,就是給新出生的奶娃娃做貼身衣服。 女人沒有不喜歡布料了,從周氏、張氏到趙琴、趙棋都圍在布料旁邊。 趙琴摸著一匹紅色的緞子說:“七叔,石榴紅的給我,做一身衫裙。” 趙棋也嚷著:“我也喜歡石榴紅的!” 張氏嗔了趙琴一眼:“讓你七叔分,不許自己要!” 林氏也拍了拍趙棋:“不許和阿姊爭,要禮讓。” 七郎笑呵呵:“娘分吧!我買的時候想家裡一人做一身衣衫的,也不知道夠不夠。” 主要是……四嫂體型又大了,估計得四人份的才行。 周氏笑道:“行,我來分。分了下去,趁冬日裡做出來,過年的時候穿。” 趙大郎兄弟們都很高興,他們也有新衣穿了! 大嫂張氏摸著白疊布說:“這細密綿軟的布真的是用棉花織的?比我們自家織的葛麻布是好很多,但不知織機是不是一樣的,我們家裡還有棉花,可以試一試。” 七郎也惦記他的棉花,忙問:“我的棉花怎麼樣了?” 張氏說道:“夏天下了那一場大雨,打壞了不少花苞,今年收成不太行。我們不會彈棉花,董家知道後讓長工來教我們,做了幾床棉被、又絮了冬衣,還剩了一些。” 趙老漢補充:“這棉花保暖確實好,做的棉被、冬衣比皮毛還暖和呢!我活了大半輩子,還是第一年冬天不挨凍!可惜種棉花佔良田,這個地是可以種糧食的。” 周氏也說:“現在家裡都蓋上棉被了,我給你外婆家、羅先生都送了一床。鄉親們看了,都說比蘆絮暖和,家裡地多的都說要種一些!” 七郎問:“從我們家買種子嗎?我們還夠不夠?“ 自家種棉花,就自家留種,只是不知種子會不會退化。 ”劉家當然是跟董家買,其他人家有問我們買的,有跟劉家買的。“周氏說,”董家賣棉花種子,也能掙一筆吧?多虧他們,是他們該掙的。“ 七郎樂意看到棉花擴大種植。 棉花一定會廣受歡迎的,這是他在時空下游看到的結論。 江南一帶廣泛種植棉花,更要到幾百年後…… 有個叫黃道婆的人年輕時到瓊州黎人處學得棉紡織術,回來後改進了紡車,棉布才在漢人中迅速發展,取代了麻布的地位。 七郎提出建議:“娘,我們試一試用尋常的織機紡棉布,若是不行……恐怕得讓人到蠻夷處學習,再改進織機。” 說不定“黃道婆紡車”在這個時空提前出現,變成“周氏紡車”呢! 周氏卻沒想那麼多,她笑盈盈地給媳婦們分了布,抱著自己的那份回房……聽了七郎的話,敷衍道:“是,我們家來改進織機。” 小孩子想的就是簡單! 織機看起來不復雜,也是前人的智慧,哪裡是說改進就改進的? 分完了布,七郎又給娘送了首飾、給侄子侄女送了紙和墨、兩個剛出生的小奶娃,都得了一個銀鐲子。 全家人都收到了禮物,一個個喜滋滋的……瞧瞧,七郎還沒當上官呢,他們就沾到光了。 要是當了官,他們就得像螃蟹一樣走路了! 趙老漢看兒孫們抱著禮物回房,撫了撫胸口,拉著七郎在一旁問:“你買了那麼多東西,錢都用完啦?” 趙老漢算一算,商行掙的錢歸公,只給每個兒子分紅,知道七郎手裡的錢不少…… 七郎出門後,他幫七郎收拾屋子,裡裡外外都摸了一遍,也沒找到七郎藏的錢。 趙老漢猜,七郎大概是把錢都帶走了。 這兩三個月,周氏唸叨著七郎是胖了還是瘦了,趙老漢就嘀咕著,錢不會亂花了吧? 他知道七郎懂事,可七郎手也松,說什麼“千金散盡還復來”…… 趙老漢沒讀過書,也知道這是一句鬼話,錢散盡了想再掙回來,哪有那麼容易? 七郎知道老爹摳門的毛病又犯了,笑道:“我吃住在廟裡,進城都去劉大哥那裡住,不花什麼錢。去食肆,不是遇到貴人請客,就是有圓通師兄請。這些東西,也不全是買的,那厚實的布,和尚們都喜歡穿,是寺裡的師兄們送給我的。” 趙老漢立刻喜笑顏開,拍著大腿說:“哎呀!和尚們真大方,他們都那麼有錢的嗎?” 說著,目光不由得在七郎的頭髮上停留了一瞬。 七郎忙說:“也有貧寒的苦行僧。但興國寺是什麼地方?那是京中數一數二的大寺廟,太子都讓人在那裡修經,京中貴人也常去的,自然少不了香火錢。” 趙老漢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