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家中父兄商量,我們家能有今日,離不開祖宗保佑和鄉親們的關照。” “為回饋族親,我想在附近購置一些良田,建一個義莊……” 七郎一一說著“趙氏義莊”的規章制度,聽得眾人連吃肉都忘了。 “以上章程……諸位可有異議?” 他的神色嚴謹肅穆,帶著威嚴的目光掃過每一個人。 趙氏族人先是紛紛點頭,又紛紛搖頭…… 異議?沒有! 一條條一項項,一句話就是“給錢”! 惠及每一家,每一個人! 七郎微笑:“既然大家都同意,這件事就定下來,章程刻在祠堂的石壁上!如有違背,以不孝論處!” 一起來吃席的程務挺歎為觀止,他親眼見證了一個大家族的崛起! 趙侯爺這一套,可謂是為趙氏宗族立下萬世之基! “趙氏義莊”規章制度,參考的是范仲淹創立的“範氏義莊”。 不過,范仲淹比七郎要大方。 比如婚姻補助,因宋朝嫁女負擔重,範氏規定: 族人嫁女給錢三十貫,女兒改嫁給錢二十貫;族人娶媳婦,給錢二十貫,二婚不給錢。 相對來說,七郎對族人嫁女、娶婦一視同仁~~ 義莊,保證的是“義”。 確保族人有一個保底的生存條件,和基本的婚嫁體面。 七郎說錢財身外物,就說到做到! 至於趙氏宗族能不能像範氏宗族那樣興盛幾百年,他不強求…… 有族田、義莊、族學的,並不止範氏一家,許多人家都不斷消亡。 如《紅樓夢》中的賈家,族田、族學皆有,還不是沒幾代就忽喇喇似大廈傾! 王朝都不能保證千秋萬代,何況家族?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宣告了族田義莊的章程,七郎又單獨請族老到自己家商議細節。 這件關乎趙氏百年大計的大事,交給三位兄長和族老落實,他只負責出錢。 趙大郎興奮得滿臉通紅:“這樣的大事,沒七郎牽頭,誰能辦得起來?你放心交給我們,必然安排得妥妥當當!” “族田的事,就由阿仁先去物色!” 趙仁的妻子黃氏,與劉茂的妻子黃氏是姑侄。 黃家是華陽縣有頭有臉的人家。 “流水的華陽令,鐵打的黃主簿”。 黃家歷代擔任華陽縣的小官小吏,雖不顯山露水,但是徭役、稅賦,都經黃家人的手。 哪裡有荒田可供贖買,黃家最清楚。 七郎微笑:“哥哥們辦事我很放心,就是賬目要記清楚,一開始就立好規矩,全族人共同監管。” 趙大郎點頭:“辦事就要敞亮,誰也挑不出錯!不然好事也辦成壞事!” 趙三郎建議:“要不這麼著,專門請個外姓的賬房,管族田義莊的賬目?” 七郎同意:“哥哥們安排就是。” 趙大郎、趙二郎、趙三郎和族老興奮地商議,越說越高興,彷彿華陽趙氏已經是士族! 族老樂呵呵聽趙家兄弟說話,沒啥異議……出錢的說的算! 何況這些年,趙家兄弟不斷扶老助幼,贏得了方圓十里的聲望。 鄉親們有什麼紛爭,不去找里正評理,都願意來找“趙大叔”! 趙家要置辦族田、義莊的訊息不脛而走,像黃家、劉家這樣的大家族都很羨慕…… 他們也想學,可實力不允許啊! 由此可看出,老趙家的財力多驚人! 趙侯爺,有官田、食邑……再加上趙家兄弟多,經營各項產業,大約真的有那麼多錢? 趙仁的妻子黃氏對城裡親戚說:“七叔父是禪師的高徒,視錢財為身外物。為了辦這件事,把這些年的積蓄都掏出來。還有其他叔父們,都拿出不少錢。” 親戚們咂舌:“真是這樣?不留給自家子孫?” 黃氏笑道:“七叔說,子孫若比他出息,不用留;子孫若沒他出息,留太多錢財只是禍患。” 這句話就太有深度! 這些話傳開,原本因仇富而猜測七郎斂財的聲音也消失了。 只能感慨趙家人的格局和氣度。 “趙家能發家,就是有格局!小家子氣的,能發家嗎?” “我跟趙家老太翁相識幾十年,沒見過比他更豪爽的老漢!” “就是!五里三村的,哪個沒吃過趙家的席面。” “趙家兄弟實在……他們拿出那麼錢辦族田,趙大郎、趙二郎還親自下田呢!趙三郎也親自下廚!” 相信了趙家兄弟慷慨解囊,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外面就全是讚歎佩服的聲音。 倒是周強、周寶兄弟有些憤憤不平。 趙家那麼有錢,指縫裡漏一些出來都夠他們花幾輩子,憑什麼便宜外人? 他們讓周大通去趙家說理,周大通美滋滋地喝著小酒不動彈…… 今時不同往日,他是家裡最有錢的人,連老妻賀氏都能捧著他,兒孫們的臉色更不用看。 “管趙家的錢用在哪裡,反正沒用我們家的!” 周大通撿了一顆咯嘣脆的炒胡豆扔進嘴裡。 他算是想通了,得罪誰不要得罪自家那群外甥! 周家兄弟無可奈何,見七郎啟程,連忙收拾行李趕著來送。 兄弟倆期期艾艾地說:“表弟,我們在家裡也沒什麼出息,阿義有你提攜,都當官了。你帶上我們吧,不求當大官,當個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