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勸了兩句。
常夫人很溺愛常思誠,但這兒子至今連秀才都沒考上,她又怕兒子被人說閒話,誰想到這孟家的人如此不識趣,一而再再而三地請兒子參與,很難不覺得是故意針對,想讓她兒子沒臉,常夫人高聲道:“劉夫人,你是請我們來賞花的,到底何時去?我今日來也是因為喜歡你家種的山櫻!”
這句話將出題的事徹底弄沒了。
劉夫人作為主家,笑著打圓場,然後就引她們去賞花。
常夫人後來對她們再無好臉色。
回去的路上,楊氏憤憤然道:“常家有什麼了不起的,也沒見出過一品大員,也沒有爵位可世襲,真不知常夫人囂張什麼,兒媳原本也想幫清泠……”
老太太道:“她兒子就是我們路上遇到的那位。”
說起來,好似管事是叫了聲“常公子”,楊氏恍然大悟:“原來她不想她兒子露面。”
“應該是個紈絝子弟。”
楊氏譏笑一聲:“活該。”
老太太並沒有幸災樂禍,只在揣摩小孫女的舉動,明明此前都恢復原樣了,可後來去賞花時又變得沉默起來,前後簡直判若兩人。
小小年紀,心思似海,一點猜不透!
卻說常思誠見了孟清月一面後,就唸念不忘,從劉家的下人口中打聽出了孟清月的名字,然後告訴了常夫人,想求母親把這姑娘請來家中。
常夫人一聽“孟家”二字,臉色頓變:“誰家的姑娘都行,唯獨孟家不行。”
常思誠奇怪:“為何?”
“沒有為何,”常夫人不想談,“只見過一面而已,你過兩日就忘了。”
“娘,孩兒再沒見過比她更好看的姑娘,求娘成全!”
這兒子一向沒有毅力,唯獨在喜歡美人兒一事上極為執著,常夫人就有點惱恨劉夫人將他們請了去,讓兒子正好撞見那孟大姑娘。
說來孟家也是官宦人家,養出來的姑娘竟如此豔俗,真是不知所謂!
不過若沒有發生之前的事,她未必會如此排斥,實在是與孟家人起了衝突後,還要她再請孟家女眷上門,常夫人做不出。
“思誠,為娘很不喜歡孟家的姑娘,你莫再多說了,京城美人兒不少,為娘定會幫你另擇一位。”
“娘……”
常夫人不理他,拂袖去了裡屋。
常思誠不好進去,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
太后終於定好了陪讀的名單。
崇寧帝知道後,特意來看一眼。
發現裡面沒有袁長瑜,他揚眉道:“要說最合適陪伴麗洙的,袁姑娘當之無愧吧?母后為何沒選她?”女兒什麼都好,就是年紀小,做事不夠沉穩,可以從袁長瑜身上學一學。
太后沒選袁長瑜當然有私心在:“她都十七了,麗洙說,不想耽誤別人的終身大事。”
“又不是不讓回家,”崇寧帝指指“孟清泠”的名字,“這是誰?將她換掉。”
這姑娘可不能換,太后把“五行缺水”等事說了。
崇寧帝哈哈大笑:“古靈精怪的,虧她想得出!”
“也是巧,竟真有這樣的姑娘。”
崇寧帝沒反對:“既有緣分,便罷了。”重新指了另外一個名字。
如果她再反對,興許兒子就不堅持了,可太后又怕他問,最後被他看出自己的想法,所以還是依言將袁長瑜寫在了名單之上。
崇寧帝臨走時問起擇皇子妃的事:“母后還沒選好?”
“怎麼?你急著趕阿鳳出宮?”
“哪裡,朕是看他年紀不小了。”
“才十八,哪兒就不小了?我不想匆匆忙忙的,到時選錯人。”
崇寧帝笑了笑,沒有再催促。
母親曾是側室,雖在王府不愁吃喝,但頭上有個嫡妻壓著日子並不好過,所以他有時是願意順著母親的。
“您不嫌麻煩,就多花些時間吧,不過別忘了,還有繹兒。”
“我又不是七老八十了事都記不住,瞧你說的!”太后嗔道,“先幫阿鳳定下,自然會輪到繹兒。”
崇寧帝又笑了笑:“也是,兩個孩子都是您看著長大的,自當盡心。”
而母親的盡心就是算八字,看面相。
但也不怪她,當初母親幫他選的妻子也是這樣來的,後來他果然當上了儲君,母親由此更加相信。
他轉身出去。
太后放開名單,緩緩將手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