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兒子說完這些,令母的眉頭也不禁皺了起來。
她長長的嘆息一聲,看著令一夫說道:“這幾年,國運艱難,國家不好,百姓豈能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國之維艱,民之維艱,不得不讓人嘆息呀!”
令一夫表情有些沉重,他的眉頭也是緊緊蹙著,像是有滿腹化解不開的心事一般。
他嘆息著說道:“世道如此!皇上竟然還有心思要出訪江南,今日朝堂之上,皇上要一意孤行,蘇大人等一些人無視民生,又是極力迎合著皇上。”
令母聽到這裡,她不由得扭頭看了一眼自己的兒子。
老母親驚奇地發現,兒子這幾年似乎也蒼老了許多。
他臉上的皺紋,鬢角的白髮,還有他日漸沉重的心思,都讓自己的兒子一年年變得滄桑起來。
令母在心中心疼兒子。
自己的兒子又是什麼脾性,令母心中是再清楚不過了。
她的兒子令一夫,做到了讓萬人景仰的高位,然而,最瞭解他的莫過於自己的母親。
在某種程度上,令一夫卻是一個孤獨的人。
在他的世界裡,只有黑與白,對與錯,沒有中間地帶。
他為人剛直不阿,從不會向任何人屈服,更不會向罪惡低頭。他的心中燃燒著一團火焰,一團對正義的執著追求的火焰。
他嫉惡如仇,對那些為非作歹的人深惡痛絕。他無法容忍那些不公和不道德的事情,總是挺身而出,為弱者和受害者發聲。他像一面鏡子,反射出社會的黑暗面,讓那些見不得光的人無所遁形。
然而,他的剛正不阿和嫉惡如仇也讓他得罪了許多人,他的直言不諱和毫不退縮讓他成為了一些人的眼中釘,肉中刺,他也因此遭受了各種各樣的攻擊和報復,但是他從來沒有退縮過。
而且,令一夫品性廉潔,向來不喜歡受賄。他始終堅持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從不為了個人私利而違背良心。
就像現在,即便做到了讓人敬仰的高位,令一夫也是清貧度日,家中自用日常一切都是崇尚簡樸,似乎與普通人家無甚分別。
別人身居高位,為自己家中積累起花不完的金銀珠寶,絞盡腦汁的為子孫後代牽線搭橋,遮風擋雨,而自己的兒子令一夫,仍然還是一貧如洗,清白清正。
與他相似的人敬佩他,欣賞他,但與他不相似之人,普天之下也有很多啊,因此,他這種品性,也招惹了許多人,得罪了許多人。
令母心中更是清楚,兒子令一夫最讓她擔心的,還不是這些。
這些錢財財富,功名地位,外人評價之事,都是過眼雲煙身外之物,它們還不足以傷害到兒子,要了兒子的命。
令母最擔心的,是兒子骨子裡的那種倔強,還有伴隨這種性格而來的兒子身上的秉性,她知道自己的兒子並不怕死,因此令一夫也有並不把自己的生命看得很重的個性。
他不怕死,可七十多歲的令母,她可是隻有這一個兒子!
令母時常在心裡擔憂,她心中時常有種惴惴不安,那種不安竄上她的心頭,也讓她隱隱覺得,她必須還得像小時候那樣,時常勸告著令一夫,時常叮囑著令一夫。
剛才,令母聽到兒子將朝堂之上的情形說了一遍,她便也大概明白了兒子現在的處境。
令一夫本來和蘇大人就不和,這次肯定又是在皇上出遊這件事上,意見相左,針鋒相對,你不讓我,我不讓你。
兒子一心為國為民,面對如此凋敝的民生,他為民哀嘆,為民說話,不希望皇上在這個時候出訪江南,也是情有可原。
可是,自然還是有許多人想趁此機會,打算著自己的各種如意算盤。
這件事,如果皇上心裡並不執著,他是可去可不去,眾臣一反對一勸諫,皇上最後可能就真的放棄,不去了。
可是,假如是皇上執意如此,自己的兒子又在這件事上堅持己見,那就是跟皇上過不去了。
皇上的心意不遂,皇上的龍威受到了挑戰,那還能有自己兒子的好嗎?
想到這裡,令母心中的不安更加強烈起來。
她看著令一夫,對自己的兒子說道:“兒啊,為娘知道你在官場上,有自己的原則和抱負,你也一直做得很對,很好。你能有今天這樣的成就,娘這心裡時常也覺得欣慰,我時常想,哪天我在九泉之下見到你的父親,也是有底氣有臉面來跟他說話的。”
令一夫聽著母親的話,他看著母親微微一笑。
令母又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