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第41講上(1 / 3)

而如來藏,本妙圓心。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風、非火,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聲香味觸法,非眼識界,如是乃至非意識界。非明無明、明無明盡,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盡,非苦、非集、非滅、非道,非智、非得。非檀那、非屍羅、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禪那、非般剌若、非波羅密多;如是乃至非怛闥阿竭、非阿羅訶、三耶三菩、非大涅盤,非常、非樂、非我、非淨。

這段經文比較長,先作個提示。在「故發真如妙覺明性」之前這一段,佛帶有籠統性用不同的語言來開示一心三藏,這是從總體上概括;那從「而如來藏,本妙圓心」這一段往下呢,佛從具體的、個別的角度來開示一心三藏。

而如來藏,本妙圓心:佛在這裡是用別教的分別法來開示空如來藏,也就是阿彌陀佛的阿、如是我聞的如、真、性、理。「本妙圓心」的「本」就是根本。有些同修問我們的真心從哪裡來啊?是本有的。本來就是這樣,無所從來,無所從去;自來就有,不是從它有;一向就有,不是後來才有;在時間上來講沒有起點,沒有結束,也沒有中間。「妙」就妙在一個「本」,法爾如是。世間人總認為一個事情定有方所和有來龍去脈;但真心本來面目就是沒有方所,沒有來龍去脈,就這麼妙。這個「圓」,圓融圓滿圓通一切萬法。這叫「本妙圓心」。

我問大家,我們有時候愣頭愣腦地在那裡發呆,就好像失去了常態一樣,人家喊了三次還不知道,等反應過來,問我們剛才想什麼,是不是什麼也沒想啊?那叫「本妙圓心」。雖然什麼也沒有想,你家裡的多少人、多少朋友、有多少東西,在不在心裡啊?在心裡。只要需要就想出來,這是打比方。怎麼圓法呢?下面有講。

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風、非火:這是講七大。這裡「心」包括第七識和六種意識心。嚴格地來講,第七識、第八識都在這裡,第七識、第八識共為意根,識就是六識。「非心」,這個七大剛剛講過。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性七大真空,性空真七大,能不能這樣講啊?七大之性就是我們的「本妙圓心」。在本妙圓心裡,它有沒有一天到晚裝那個七大之相啊?這裡「非」,就是沒有這個七大之相。注意,佛這個辦法是把在形相上執著的人引導到空性來。講有也好,講非也好,這個七大之性當下是不是七大之相?只要他願意,隨時可以現相。

非眼、非耳鼻舌身意:少了四個「非」字,就是「非眼、非耳、非鼻、非舌、非身、非意」。這是非六根。注意,在這裡這個六根是把它作為肉團,意根沒有肉團,但方便說是心臟、是肉團,是不是?或者把那個寤寐之相、心臟開合之相方便說為意根。因為前面一個非心,已經把六根的一種見性說了。如果前面沒有非心的話,要注意,這六根既包括六個肉團,還包括它們的見性。

非色、非聲香味觸法:實際上就是「非色、非聲、非香、非味、非觸、非法」,譯者的本意無非是每句話要湊成四個字。六根攀緣六塵,就產生下面的。非眼識界、如是乃至非意識界:也就是非眼識界、非耳識界、非鼻識界、非舌識界、非身識界、非意識界。在前面十八界會相歸性的時候,我們已經解釋過,在這裡我省略。

非明無明、明無明盡,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盡:這段比較拗口。「非明、無明、明無明盡」,也就是「非明、非無明、非無明盡」。

「非明」呢,這是講修行人透過十二因緣來證辟支佛果位。十二因緣呢,把這個人的三世因果輪轉分成十二個細節來開示。這十二個方面包含了今世、中陰身、來世、還有來來世。它是講三世,其中還包括一箇中陰身。如果把中陰身作為一世的話,就四世。這個十二因緣從無明開始,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是這十二個因緣。這個十二因緣解釋了我們這個人今生怎麼樣造業,造的業然後進入阿賴耶識作為種子業,當我們這期生命結束以後,在中陰身期間呢,所有的這個種子業中八識田中強者牽。

比如做狗的這個業力種子最強就投狗胎,這個時候投胎就進入名色,名色一開始像一滴牛奶那個樣子,然後在孃胎裡經過十個月,這個時候就開始有了六根、有點感受,一直到出世就開始愛啊、取啊、造業啊,到出世是不是變成第二世啦?第二世又造業呢,就取了,有了,然後接著第三世……緣覺修行人從這十二個因緣中任何一個環節起修,他都能成就。那麼在這裡把這個法門也否定掉,真心本來面目中沒有這些什麼緣啊、取啊、名色……沒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