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講(1 / 6)

複次阿難!云何六入,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六入:我們通常講的就是六根對六塵產生六種意識,有些人把六根、六入說成一回事,有時候把這個六入作為六根中的性來解釋,實際上就是講見性、見分;但這種見性、見分呢,它又不是指周遍法界、無所不見的那個見分,跟第七識專業的那個見分仍然有區別。區別在哪裡呢?它這種見分屬於侷限於根中的那種見分,所以六入也是六種見分、六種見精,它是帶有個別性的見分,可以叫二級見分。我們前面那個見分叫一級見分,但一級見分它已經帶了一個妄;二級見分呢,就帶了兩個妄。

本如來藏妙真如性:一級見分也好,二級見分也好,是不是都是我們真心裡的東西?真心裡沒有這個東西的話你顯不出來;但真心裡有這個東西,不透過眼睛能不能顯出來?那個聽精不透過耳朵,透過眼睛它能不能顯出來?也不能,但不是絕對顯不出來。用中相背,性中相知。

比如,看到一個朋友,他雖然沒有開口講話,但是你知道不知道他講話的聲音是很脆,還是很啞,還是很大,還是很沒有力?知道。眼睛是不是起到耳朵的作用呢?為什麼能起到耳朵的作用?是因為過去聽到的,在頭腦裡留下了印象,這是不是意根在起作用啊?叫性中相知。它並不是絕對不知道,所以眼睛能看不能聽是講次第性,它不能聽;但是在特殊的情況之下,它能起到耳朵的作用。這六根在用中不能相互替代,但往往在特殊情況之下,在性中它能相知相通,為什麼呢?因為它「本如來藏妙真如性」。我們始終把握住,一切的萬法能看到、能聽到、能顯現出來,都是我們的如來藏妙真如性,都是我們的一個念,它是隨著各種緣分而顯現出來而已。

阿難!即彼目睛,瞪發勞者,兼目與勞,同是菩提瞪發勞相。因於明暗二種妄塵,發見居中,吸此塵象,名為見性。此見離彼明暗二塵,畢竟無體。

如是阿難!當知是見,非明暗來,非於根出,不於空生。何以故?若從明來,暗即隨滅,應非見暗;若從暗來,明即隨滅,應無見明。若從根生,必無明暗;如是見精,本無自性。若於空出,前矚塵象,歸當見根;又空自觀,何關汝入?是故當知,眼入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即彼目睛,瞪發勞者:是接著前面,佛不是講了眼睛無故地瞪著天空中看而出現了花嗎?在這裡「瞪」呢,我們可以把它作為無明不覺有三細裡面的第一個相,叫業相。「發」呢,作為第二細裡面的轉相來看。「勞」呢,作為第三細——現相來看。所以「瞪發勞」在這裡,是比喻原始的根本無明的三種細相。發愣了,一個念,他就跟著第二個念再加強這種力量——就像我們兩手一合(就是「瞪」),然後再命令手指長長,是不是「發」?長長這麼一點是不是「勞」啊?這也是透過比喻來體會我們的真心怎樣顯現出萬法。

要注意,我們現在在煩惱習氣非常重的情況之下,能夠在三分鐘之內讓我們排除一切的妄想而歸於一個妄想,能夠創造這個奇蹟也就很不簡單了。在世界之初,沒有出現虛空世界、山河大地,沒有外界對我們干擾的時候,可以想象,我們的心力是不是不可思議的大呀?那個時候我們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兼目與勞:這裡的「目」當然是講眼入,是講見精。「勞」,就是看到那個空中花呀,看到各種的世界、眾生、山河大地,全部包括在內;當然也包括我們的眼根、肉團在內。

同是菩提瞪發勞相:「菩提」,是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瞪發勞相」,是變現出十方法界萬法。萬法都是我們一人一念之所變現,沒有哪一法當下不是「瞪發勞相」。眼睛在這裡打妄想與那個燈,當下是不是我們一個念吶?

因於明暗二種妄塵,發見居中,吸此塵象,名為見性:下面分析這個六入,眼睛是不是叫眼入?或者叫目入、見精,它是怎麼形成的呢?就是因為有明、暗這兩種妄塵。六塵第一個塵叫色塵,色塵分為明和暗這兩種塵。白天是明,晚上是暗。也有的把光說成是明,無光為暗。

「發見居中」,這四個字比較費解,在後面佛有一段經文是專門解釋這四個字的,我們在這裡提前講一下。如果不提前的話,你們不能理解這個「中」在哪裡。我們六根怎麼樣形成的?比如說眼根,像葡萄一樣,就是由於外面有明、暗這兩種相對待的色作用於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能夠反映在我們裡面那個見精、見分上,見精、見分是不是就產生明、暗的感覺了?產生了感覺以後呢,那就開始作用與反作用,互相作用;那麼遇到這個色、聲、香、味等這幾種勝義塵以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