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英雄。
李過神色慚愧,抱拳恭敬說:“大都督,末將有罪,未能及時領兵開拔回京,伏擊建奴,卻竹籃打水一場空,辜負陛下信任,辜負大都督信任。”
“無妨。”
楊肇基來回打量李過,早前文官彈劾李過,他進宮為李過求情,既吃驚李過違抗皇命擅自調兵,又驚訝李過吃了熊心豹膽,竟敢伏擊阿濟格的鑲白旗,嶽託的鑲紅旗,皇帝效益昂揚說有志不在年高。
“李總兵,老夫出京迎接皆因朝廷,地方,許多文官得知你們違抗皇命,滯留遼東,上書官吏彈劾,請求陛下嚴懲。所幸陛下英明神武,將文官彈劾的奏摺統統扣下來。”
什麼?
李過,高傑,高一功,堵胤錫驚怒萬分,暴跳如雷。
他們不顧風雪,忍著酷寒,在遼東前線拼死拼活,抵抗鑲白旗,鑲紅旗犯邊,為此許多袍澤付出生命代價。好不容易建功立業,結果尚未踏進京城,一群文官竟然提前上奏彈劾,建議皇帝嚴懲。
高傑脾氣火爆,甩動馬鞭怒罵:“特麼的,這群書呆子,屁本事沒有,只會在朝堂搞黨爭,老子領兵宰了他們。”
“哼。”
李過怒哼,呵斥說:“高傑,你閉嘴。”
高傑這貨能領兵,能打仗,卻生性桀驁不馴,莫非沒瞧見楊肇基面色越來越冷酷嗎?
聞言,高傑心不甘情不願陛下,順著李過的目光望向楊肇基,瞧見楊肇基面孔冷若冰霜,頃刻,情不自禁縮了縮脖子。
他平常不服人,目前僅敬佩皇帝,楊肇基,堵胤錫,李過。
他出身微末,皇帝提拔他,信任他,對他委以重任,和龍武軍將士打成一片。皇帝對他既有知遇之恩,又前所未有的信任,知遇之恩永生難報。
楊肇基擔任北部戰區大都督,龍武軍在遼東則是龍武軍頂頭上司,何況,楊肇基戎馬半生,建立赫赫戰功,是有大本事的人,楊肇基生怒,他還是有點忌憚的。
至於李過,堵胤錫,則是在遼東透過真本事讓他折服。
“大都督。”
高傑惶恐,低聲說:“末將唐突了,望大都督大人不記小人過。”
楊肇基語氣冷酷,警告說:“高傑,京城魚龍混雜,龍武軍建功,各方關注,有人恭賀,有人嫉妒,切記,過剛易折,禍從口出。”
高傑猶豫,李過呵斥:“高傑,還不謝恩。”
高傑心不甘情不願,躬身向楊肇基說:“謝都督教訓,只是只是末將不服氣。”
唉!
楊肇基無可奈何的嘆口氣。
皇帝拼命抬高武將地位,武將也爭氣,結果,有些文官故意在後面拖後腿。
楊肇基鬱悶的說:“陛下遏制黨爭,嚴禁黨同伐異,提高一批官吏,貶嫡一批官吏,然而,許多文官不願放棄榮華富貴。
朝廷表面平靜,實際暗流湧動,陛下整飭吏治,斬殺一批貪官汙吏,陛下剛剛收刀,馬上有人不安分。”
李過,高傑,高一功日常練兵,赴遼作戰,不熟悉朝堂政治風氣,聽到楊肇基言語,暴怒之餘,又無可奈何。
頃刻,氣氛凝肅,李過深吸口氣詢問:“大都督,陛下是何態度?”
見狀,高傑急不可耐詢問:“是啊,大都督,陛下是何態度?”
楊肇基朗笑說:“勿憂,陛下英明神武,自然是偏袒你們,扣押彈劾你們的奏摺,怒斥劉一燝,張慎言。
陛下呵護你們,但你們該有的態度還是要有,做好姿態,以免陛下左右為難。”
李過迅速抱拳作揖答謝:“謝大都督提醒,末將知道該怎麼做。”
這時,堵胤錫出言說:“大都督,高參將年輕氣盛,說話口無遮攔,望大都督勿要責怪。”
他身為文官,雖官場資歷淺薄,但依然透過朝廷各種政策清楚皇帝以武制文的計劃。所以,皇帝打破常規給九邊武將自主性。
此番,龍武軍擅自逗留,伏擊建奴失敗,所幸計劃落空,未能建功立業,恰好讓文官抓住機會。
楊肇基不在意說:“老夫又不是小肚雞腸,怎麼和小輩計較,你們馬上領兵回營,沐浴換衣迅速進宮。”
皇宮。
乾清宮。
朱由校在用膳。
這陣子,朝堂本身無事,孰料發生文官彈劾武將,氣的他牙疼。
從前遼東戰場失利,文官彈劾武將,現在武將在遼東建功,文官又彈劾武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