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月17日,北京時間凌晨1時30分,米國總統步齒簽署了給米軍中央總部司令的國家安全指令檔案,命令米軍對伊克開戰。
凌晨2時,以米國為首的多國部隊轟炸伊克首府巴達,海灣戰爭爆發。
拋開戰爭的正義性不談,“海灣戰爭”是米軍自越國戰爭後主導參加的第一次大規模區域性戰爭。在戰爭中,米軍首次將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實戰,展示了壓倒性的制空、制電磁優勢。
所有人都以為“海灣戰爭”可能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結果,只用了十六天的時間,多國部隊就將伊克幾十萬軍隊徹底擊潰。
“技術決定戰術”,華夏的軍方高層,也第一次公開承認軍事技術的重要性,在此之前軍事技術的重要性是被有意迴避的,為此,他們還刻意的批判“唯武器論”。
總之就是,“海灣戰爭”很快就會結束的,當然,這些只有李愷這個重生者知道。
米國石油期貨市場在戰爭開始前,一直是上漲態勢的,油價最高是在1990年10月份,每桶達到41米元。到1991年1月份的時候,已經下跌了很多,戰爭爆發前一日是每桶32米元。
如李愷所料,1991年1月17日,米國石油期貨市場在最初兩個小時衝高到每桶35米元后,開始一路下滑。
除了盛華公司的兩千兩百多萬米元,蘇博林還集合了萊卡爾投資公司能調動的所有流動資金共計兩千九百萬米元,兩家公司共計五千多萬米元,於16日“殺”入期貨市場,做空石油期貨。
截至1月17日收盤,wti原油跌至每桶20.63米元,日內跌幅達35.5%,在十倍槓桿的加成下,當日獲取純利一億兩千多萬米元。
這筆錢如何使用,蘇博林和韓澤奇都諮詢李愷的意見。經此一“戰”,蘇博林對李愷這位妹妹的“代言人”,已經是深信不疑。而韓澤奇是早就服了氣,具體操作這位大侄子可能還年輕,經驗不足,但就投資眼光而言,無人能出其右,說是隨隨便便掙點兒“小錢兒”,結果可以說是“空手套白狼”,就進賬五千多萬米元的“小錢兒”。
韓澤奇有些後悔,其實盛華公司賬面上還趴著將近四個億的“閒錢”,再稍微籌措一些,起碼能翻個番,要是也投入到“期貨之戰”?
韓澤奇不敢想了,想起來都恨不得剁掉自己的手。一天啊,就一天,兩倍多的利潤。
不過也不能怪他,一來國內的米元外匯不好兌換,二來也是李愷極力阻止,怕數額太大,引起米國政府的注意,萬一它們再臨時立個什麼“法”,讓你這錢抽筋扒皮的回不來多少。
這種下三濫的事情米國絕對做得出來。
五千多萬米元的利潤,加上兩千多萬的本金,分成三部分處理:
兩千兩百多萬米元的本金,回款給華夏銀行,兌換回人民幣。外匯增加國家的銀行儲備,人民幣增強盛華公司資金儲備,為公司的下一步發展做準備。
抽出兩千萬米元的利潤,調回國內,以盛華公司的名義,購買1991年國家發行的債券,共計兩億六千萬人民幣,支援國家發展,擴大盛華公司在魔都政府的知名度。
兩筆外匯,四千多萬米元,韓澤奇成了四大銀行魔都分行的“vip中p”。
剩餘的三千多萬米元,一半由蘇博林幫忙其在米國成立投資公司,投資目標地設定在瀛國;另一半在華夏成立投資公司,投資目標地設定在維聯。
維聯解體迫在眉睫,分解之後的各個國家都要謀求自己的發展之路,而這些國家在很多方面都有領先世界的科學技術,比如莎彼宛的鐳射技術,黑格蘭的發動機技術,白羅斯的光電技術和重型卡車技術,這些技術在世界上都是非常先進的。
提前進場,這些國家在剛解體時肯定會有諸多困難,這時施以援手,可以給華夏牽線搭橋,引進先進技術。
引進不了就買,買不來就那啥,總之就是“趁你病,拔你家大蘿蔔”。
至於瀛國,也是同樣的目的。瀛國正在爆發經濟危機,房地產泡沫破滅後,多家銀行破產,牽連著很多企業破產,民眾生存都出現困難,很多擁有多處房產的富裕家庭,一夕之間被打落塵埃。
但是瀛國和華夏無論在政治上還是經濟上,甚至包括民眾認知上,一直都處於敵對狀態,這些都是歷史遺留下來矛盾。不過瀛國對待給它投了兩顆原子彈的“乾爹”米國,卻是又愛又怕,一副“舔狗”的樣子。所以李愷才要求在米國成立投資公司,以便深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