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一過,康熙便收拾收拾準備南巡了。
正月二十二那天正式啟程,途經東安、武清、靜海、東昌、濟寧等地。二月十五方入了江南境,林如海這時就被叫去伴駕了。
這本來應該是個開心的事情。
不想二十日的時候抵達清口,康熙登岸詳看溜淮河套的形勢,發現出了大問題,再問河道眾官奏開溜淮河套的依據,眾人支支吾吾,無一人能應答。
於是康熙大怒,痛批了河道總督張鵬翮等人不說,連著隨從的諸臣和地方的官員也一起跟著吃瓜落。
好在林如海與這些事情並不怎麼相干,只跟著跪了些時辰。
及至二十七日康熙抵達揚州,在張鵬翮具疏請罪後,削了大部分與河道有關的諸臣的官職,出了心中這口氣心情才算好轉。
心情終於轉晴之後康熙也想起了林如海,剛被人辜負了信任,現在看這個聽話的臣子怎麼看怎麼順眼,當即便傳召林如海一家上了龍船。
好在眾人當時心中便有猜測,提前做了準備,禮儀上並未有什麼紕漏。
到底林如海是臣子而不是兒子,他也不好見命婦,便讓賈敏與林琅去了佟貴妃處,自己單獨見了林如海和林懷瑾。
林懷瑾別看不過五歲,卻一直由林琅教導,言傳身教,林琅雖然沒給他灌輸什麼逆天的想法,卻也讓他不會過分的尊崇皇權。
所以相比較康熙之前看到的那些一見到他就有些畏縮的孩童,林懷瑾一下子就突出出來了。
康熙看著林懷瑾不過小小年紀,卻能不卑不亢,學識上也比一般幼童強上許多,不禁也有些好奇林如海是如何教子的。
結果就見林如海面帶羞愧的說此子皆由長他五歲的姐姐自小帶大,不由對林琅也多了一份好感,都說長姐如母,她把這個弟弟教得還真挺好。
再一問,才知道林琅也能算得上顧大儒的徒孫了,畢竟師從他二子,由此,林琅在康熙心中的印象越發地好了。
另一邊佟貴妃對林琅也很是喜歡,她進宮更多的是家族的原因,進去當吉祥物的。
而她的出身讓她天然的帶著幾分優勢,加之之前是看著姐姐病逝,就更沒有那份爭寵的心。
因此不像其他妃嬪,對長得好看的小姑娘會下意識排斥。
相反,她還喜歡的緊。這不才第一次見面,她手上那一對白玉凸雕纏枝花手鐲就戴在了林琅的腕上。
佟貴妃拉著小姑娘的手正打算繼續親近親近,卻忽然看到她腰上的玉佩,只覺得眼熟,一時又想不起來是在哪看過。
她難得有些好奇,便伸手指了指玉佩,問道:“你這玉的成色看起來不錯,是從哪裡得來的?介意給我看看嗎?”
林琅心中一凜,這玉佩正是她抓周禮那天抓到的,當時她緊握著不鬆手,賈敏便以為她喜歡,所以一直放在她身邊,後來她也習慣了便一直帶著了。
今天上船之前系統釋出了任務,點名要她帶玉佩上船,她就知道這玉佩是要起作用了,只是沒想到作用在這裡。
她面上裝作無事的樣子一邊說著“當然不介意”,一邊將玉佩摘了下來遞過去。
看著佟貴妃拿著玉佩端詳,又說道:“這玉佩自我有記憶起就戴在身上了,具體的可能需要問一下我額娘。”
是的,林琅的集訓還包括對家裡人的稱呼,她早已經習慣了父親母親的稱呼,但林家畢竟是漢軍旗,面對宮裡的貴人,用滿語還是更為妥帖。
佟貴妃聞言又看向賈敏。
賈敏起身行了個禮,然後說道:“玉佩是琅兒週歲的時候外子帶回來的,具體也沒有說來源,只說是抓周禮,偏琅兒抓周宴上什麼都沒看上,就抓著這枚玉佩不放,臣婦看著她實在習慣,就留在了她身邊。”
佟貴妃一邊聽賈敏說著,一邊已經想起來在何處看過了。
那是康熙二十二年,她在四阿哥手中見過。
那時姐姐誕下皇八女,奈何她本身就體弱,孩子又是早產,先天就不足,連滿月都沒到就夭折了。
她與姐姐的關係還算不錯,便進宮安慰,在皇八女夭折的屋子裡她看到過胤禛。
那時他手拿玉佩,雙目有些無神地看著她,口中說道:“我幼時病種,皇阿瑪將玉佩給了我,說定能庇佑我痊癒。姨母,如果我早點將玉佩給妹妹,是不是她就會好起來了?”
康熙二十二年啊!
四阿哥不過五歲的年紀,還會相信庇佑一說,還會理所當然地喚她一聲姨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