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主平均三日一封的急遞,催著渡河掀起二次叛亂。
孟良冷眼瞧著,只覺得這對從未見過面的血脈兄妹可真不像親兄妹:“依我看,竇太主比誰都希望雍王去死。”
渡河瞪了他一眼,孟良不情不願地閉上了嘴。
好一會兒,渡河才緩和了臉色:“我們先找地方安頓下來,竇太主那邊我去說。”
“老大,說什麼?”
“說什麼?”渡河輕笑一聲,“只怕我要和竇太主說,她的任務我完不成了。”
渡河的目光越過叢叢山林,落到幾乎已經看不清身影的遊溯和白未晞的身上。
樹葉遮住陽光,零零散散落下的眼光在渡河的臉上打出剪影,讓猛虎刺青看上去更加可怖。
渡河輕聲說:“那可是白先生……可惜,白先生不願意為朝廷效力,所思所想也與我和義父差的太多。”
“但,那是白先生啊……”
這夥劫匪的出現像是壞掉了白未晞所有的好心情,導致白未晞在看著遊溯找來人將劫匪都送去官府後,便冷淡地說了一句:“我們回去吧。”
遊溯不置可否地點點頭,便走在白未晞的身旁。
一路上白未晞都很沉默,就在遊溯以為白未晞可能會一直沉默下去的時候,白未晞突然開口了:“殿下,若是這件事交給你來處置,你會怎麼做?”
遊溯沒有第一時間回答白未晞的問題,而是反問:“先生是後悔了?覺得不應該送他們去見官?”
白未晞:“殿下為什麼這麼問?”
遊溯說:“孤見過很多人,各式各樣的人都有,像先生這樣心地善良愛民如子的人也有很多。”
“若是那些人遇到這樣的情況,想來會直接放了這些劫匪吧。”遊溯想了想,說,“可能他們會覺得劫匪也不過是想活著,他們不想傷人性命。若是報了官,按照《晉律》,這些劫匪就要被罰去做苦役,會有人捨不得這些劫匪受這樣的酷刑的。”
這話說的諷刺至極,偏偏卻是如今大晉的主流。
自從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起,天下就亂了套。襄帝、崇帝、莊帝三朝時還好一些,明君在位、悍臣滿朝,儒術的優勢使得天下間一派欣欣向榮、四海昇平之景。
然而,到了桓帝、成帝年間,霸佔了大晉思想主流一百多年而逐漸僵化的儒術開始顯現出它的不足,再加上儒生們太想遇到傳說中“垂拱而治”、將大權分給臣子、造就君與臣共治天下的“聖王”,因此儒生髮動了“馬奴之亂”。
以“庶出”為名,廢棄成帝選中的天子梁王存,擁立不過七歲的“嫡出”鄭王鶴,將七歲稚童推上皇位。緊接著,就是儒生們瓜分了朝政大權,將景帝徹底變為傀儡。
讓晉室亂了七十餘年的儒生們,卻滿口的仁義道德,言必稱“勤政愛民”,行必履“忠君愛國”,將混亂的源頭推給晉室皇族的貪得無厭,渾然不提在儒生當政期間,晉室混亂成什麼鬼樣子。
天下亂了,儒生再跳出來說,“黔首隻是為了活著,諸侯王不可以懲罰他們”。
遊溯笑不出來。
但不過須臾,遊溯便反應過來:“先生應該不會這麼想吧?若是先生也覺得他們無辜,想來一開始就會說直接放過那些劫匪了,何必多此一舉,選擇報官?”
白未晞點了點頭:“他們很可憐,但這不是他們攔路搶劫的理由。白某隻是……”
他難得的猶豫躊躇:“只是不知道,自己這樣做究竟對不對。”
為政不是數學題,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對一遍答案就能立刻知道自己究竟有沒有拿的到分。
白未晞的眼底是罕見的迷茫:“白某其實也不知道,究竟應該怎麼做。”
遊溯問:“先生在執著什麼?”
白未晞一愣。
隨即,他聽到遊溯說:“孤感覺的出來,先生現在很糾結,這也是先生遲遲不肯接受孤的印綬的緣故吧?”
“先生不自信。”遊溯笑了,“但其實先生可以再自信一些,畢竟……”
遊溯忽然問:“先生可還記得,就在前幾日,你還在和孤說,秦亡於其制度,亡於商鞅變法。”
白未晞點頭:“自然記得。”
“以往都是先生問孤,如今孤也想問先生一個問題。”遊溯問他,“當年秦孝公知不知道商鞅變法會給秦國帶來什麼?如果他知道有一天,秦會滅亡於商鞅之法,他還會不會用商君?”
白未晞愣了愣。良久,他忽然笑了:“殿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