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一出來,反而先對上了莞嬪,但儀欣也沒有絲毫放鬆,因為她和皇后都知道,成敗在此一舉了,也正因為如此,皇后對儀欣才不會輕易出手,一出手必定是一擊必中。
而儀欣就要簡單多了,她準備先看看莞嬪到底如何對待皇后,尤其她早就知道了當初純元皇后故衣事件本就是皇后有心算計,害她失去了到手的妃位不說,甚至如今她覺得當初朝臣針對甄家,恐怕背後也有皇后的算計。
所以莞嬪對皇后也是非常恨的,尤其年妃已經去世的情況下,莞嬪簡直將皇后當成了後宮裡唯一的對手。
只是她到底是個聰明的,明白此刻皇后倒了對她也是毫無益處,甚至還會給旁人創造機會,所以她對皇后表現出來的惡意只當沒看見,自己私下裡則用心防備著。
而沈貴人如今對聖寵一事看得很開,準備就在貴人的分位上待到死,橫豎新君繼位之後,只要不是太后,其他人都只能在壽康宮或者仁壽宮分到一間小小的臥室而已。
然而,旁人卻見不得沈貴人這樣消停,哪怕沈貴人依舊住在鹹福宮,在敬妃的管轄之下,可敬妃跟沈貴人也少有交心的時候,尤其敬妃還曾被沈貴人連累禁足,如今又有溫宜公主承歡膝下,她對沈貴人跟莞嬪一黨就更加敬而遠之了。
可敬妃一心撲在宮務和溫宜公主身上,已經獲封襄嬪的溫宜公主的生母,卻忘記了敬妃對溫宜公主和她自己的庇護,搬出鹹福宮之後,便謀劃著將溫宜公主也從鹹福宮挪出去,因為沈貴人便被襄嬪惦記上了。
襄嬪自認在年妃去世的事情上是出過力的,所以拿捏著莞嬪自己放火燒了碎玉軒的把柄,跟莞嬪做了交易,想要將溫宜公主從鹹福宮挪出來。
而莞嬪卻敏銳地發現皇帝對襄嬪最後反水狀告年妃一事很是不滿,加上襄嬪竟然私下裡拿到了她放縱碎玉軒火勢的把柄,所以想要先除了襄嬪。
可沒想到襄嬪竟然先對沈貴人動手,再次給沈貴人下了推遲月信的藥物,好在雖然溫實初不能給予助力了,卻留下了一個叫衛臨的徒弟,正好給沈貴人請平安脈的太醫裡頭有一個衛臨,他把出了沈貴人體內有推遲月信的藥物,跟沈貴人和莞嬪商量之後,決定如實稟報。
皇帝聽說後宮再次出現了讓人推遲月信的藥物,而且受害人依舊是沈貴人,便直接動用了血滴子。
襄嬪自己在後宮當中根本沒多少人脈,她原本是把一切線索指向了敬妃和端妃,可架不住端妃的手段比她更加高杆,所以襄嬪也走了年妃的老路,一杯毒酒送走了自己,溫宜公主也正式改了玉牒成了敬妃的女兒。
沈貴人倒是因為這一次無端被算計,復了惠嬪的分位,遷宮去了永和宮做了一宮主位。
面對這一次的意外之喜,惠嬪當然很是高興,但高興過了也就過了,她跟莞嬪之間的關係卻冷淡了下來,畢竟她這一次無妄之災,依舊是因為莞嬪。
莞嬪自知理虧,對外倒是擺出一副自己愧對姐妹的架子,這宮裡除了瓜爾佳貴人,其他人都覺得惠嬪跟莞嬪離遠些是正確的,因為莞嬪總是容易招惹腥風血雨,她自己很是有些氣運總能死裡逃生,可架不住她身邊的人都是些俗人,那受了傷可就沒有莞嬪那樣的運氣了。
莞嬪就是知道外頭將她當成了禍頭子也無可奈何,只是在心腹跟前的時候,總忍不住抱怨外頭那些人無知無識。
然而便是崔槿汐也想不出什麼好主意來,或者說她有的是法子幫助莞嬪度過眼前的困境,可她對莞嬪的前途已經不太看好,所以不太想出力了。
而端妃想要徹底解決了皇后,所以找上了莞嬪出力,畢竟這是她跟莞嬪以前就談好的條件,而莞嬪也急需一個機會震懾後宮,所以端妃這邊稍稍放了話,她就趕緊湊了上去。
如今的端妃已經沒有了從前的病弱模樣,可皇帝依然很少去她那裡坐坐,甚至就連後宮的權力也絲毫沒有想起給她分一份,因此端妃一邊盯上了皇后,一邊也盯上了敬妃。
端妃手裡有能讓皇后倒臺的東西,可她知道這裡頭到底有多大的忌諱,所以她才選擇利用莞嬪來揭發皇后害死純元皇后,讓自己完美地在這件事情裡隱身,不至於被皇帝事後算賬。
莞嬪當然也知道其中的厲害,可一來她本就弱勢於端妃,且說不定端妃手裡還握著她的把柄,二來她對皇后也是有想法的,之前之所以穩著不動,純粹是因為皇后倒了對她沒有任何好處,甚至還會因為儀欣很有可能上位,而導致自己式微。
當然,端妃做下這樣的決定也不是隨意一拍腦袋就熱氣上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