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場地外。
說到這些,就難免要衍生至修行。
修行並不是僧客的專屬,連吃飯都能是一種修行,何況其餘。
“好好唸書是,認真工作也是,孝敬
() 父母是,穩定情緒也是。要給自己規戒,要自律持戒,這裡的‘戒’並非是指我們僧人的戒律清規,而是一切融入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課上完,過雲還留了些時間讓香客們提問。
有問經咒怎麼發音的,有唸經咒讓過雲糾正教學的,這些問題一個個草率的讓一眾旁聽的僧客們扼腕到忍不住撓頭。
浪費啊!實在是太浪費了!
裴河宴來時,法堂已經裡三層外三層的跟包餃子似的包圓了。側門處守著的是班首和悅眾,見他來,自行地給他讓出了一條路來。
他原本只想在外頭等了了下課,可見大家如此謙讓客氣,只能順著僧眾們讓出的路走入法堂內。
了了沒看見他,她聽得認真,幾l乎是一個字都不想錯漏。
過雲法師講解時循循善誘,遇到有些香客在一個問題上鑽死衚衕的,他也不急著與人辯論。他會耐心的先聽香客如何想、如何說,再用一種對方能接受的方式,將道理講通。
裴河宴的說話方式幾l乎就與過雲如出一轍。
當初她不愛惜筆墨書本,他也不是直接呵斥訓責,而是先給她講了拂宴法師的故事,令她自己豁然開悟,深省自虧。
也是從那時候起,她才對歷史深感興趣。
相比有些年輕小輩不喜歡長輩尊者常以自己過來人的經驗指點嘮叨,了了卻是很喜歡的。也許當下她並不能將那段感悟與經驗徹底消化,可遇到類似的事,或走到相似的岔路上時,這些曾過耳的風就會推著她選擇正確的方向,免入歧途。
了了選座位時,選了最後排的外緣位置。
裴河宴進法堂後,都沒費勁找,身前就是她。她雙腿盤膝,坐姿很是隨意,聽累了還用手支著下巴,以防脖子負累。
一眾人裡,就屬她,最慵懶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