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要是有人跟呂布說他戰術戰爭不行,他只會笑笑。
但若是有人跟呂布說他大戰略戰爭不行,呂布真的會急。
算來算去,還是諸葛亮這個張角欽點,身上基本沒有什麼派系標籤的帥才當主帥是最合適的。
指揮大軍最關鍵的事情就是表面的名與實際的實。
名代表的是你要用什麼名聲。
這一戰,張角會親自前往,作為太平道的教主,諸葛亮是張角點的帥,名這個事情直接借用張角的名號便可。
實便是諸葛亮的“親衛軍”,代表諸葛亮能夠如臂髮指的中軍。
諸葛亮當了一年半的內閣學士,沒有像其餘幾位帥臣一樣,擁有自己的“方”。
恰如董卓的飛熊軍,曹操的虎豹騎,呂布的狼騎......
而與其熟悉的南征軍又沒有參與這一戰。
一個統領百來萬人的主帥,沒有一支與自己熟悉的中軍,這太可笑了。
好在洛陽一直屯有太平軍這一支最精銳的大軍。
張角也願意將這支軍隊作為中軍。
七日後,清晨。
諸葛亮從自己府邸中醒來,天色已然大亮。
取來搪瓷臉盆裝滿清水洗漱了一下。
這搪瓷臉盆是城中新出現的物什,用時興的話就叫時髦。
洗漱完畢後,諸葛亮拿起準備好的棉製士人袍穿在身上。
自從南征軍拿下揚州後,揚州便大力開展了棉花種植,加上紡織機的興起。
如今棉布做的衣服已經走進千家萬戶,成為與麻布、絲綢這些材質一般的常見衣物。
堂外的人聽見堂內傳來動靜,轉身從廚房取出早已準備好的吃食。
諸葛亮的早餐很簡單,便是一碗小米粥和兩個雞蛋,旁邊再配上些許小菜。
諸葛亮知道今天是四方帥臣與各地重臣回到洛陽安排自己所定下方略的日子。
快速的把兩個雞蛋解決掉後連同陶碗裡的小米粥一股腦的喝下,緊接著直接向洛陽北宮走去。
迎接幾位帥臣的地點不是國師府,只能是作為如今政治中心的洛陽北宮。
咚!咚!咚!
嘭!嘭!嘭!
鐘聲和鼓聲同時響徹洛陽北宮附近區域。
正是敲鐘聚臣,擂鼓聚將之意,諸葛亮心知這是自家主公和部分臣子已經抵達了北宮。
諸葛亮邁入宮門,徑直朝著如今北宮第二大的宮殿走去。
道路上,諸葛亮還看到了一些同樣腳步匆忙的同僚。
稍一進門,映入眼簾的,正是端坐於主位的張角,底下有幾排椅子,分別按照序列而坐。
董卓、曹操、趙雲、呂布四人坐在最前面,其部屬將坐盡皆在主將身後。
董卓身後,華雄,郭汜,李傕諸將。
曹操身後,曹仁,夏侯惇,夏侯淵諸將。
趙雲身後,張任,張繡,典韋諸將。
呂布身後,高順、張遼、臧霸諸將,
值得一提的是,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既像是坐在呂布身後,又像是遊離一般,自成一體。
郭嘉和戲志才兩位學士坐在前列,身邊還有一張空位子,顯然就是給自己留的。
在內閣學士之後,李儒、程昱、賈詡諸位文臣分坐。
張角看到諸葛亮進來,對著他笑了笑,沒有讓其坐下,而是讓其站在文武之間,等待著其餘軍將文臣匯聚。
為了這一次集齊全國有名在列的大臣,全國上下的政務盡皆託管給了當地的副手,使得生產效率低了許多。
諸葛亮站在文武之間,心裡忽然明白自家主公召集全國上下大臣的含義。
這是要在這麼多人面前,為自己站臺。
畢竟有些人還是不想自己頭上有這麼一個年輕的主帥。
“嘴上沒毛,辦事不牢”這一句俗語能流行也是有他的道理。
在張角的紙面命令下,這些驕兵悍將一定會服從命令,但在實際執行中很有可能會打折扣。
軍貴神速,軍隊裡,最在乎的就是速度。
而在戰爭中,這種打折扣的行為簡直就是在送命。
因而張角必須在所有人面前說清楚一切。
免得有些傢伙腦子犯糊塗,壞了太平道百年大計。
待到負責人員的幹部點好人數後,張角開口道,“勞煩諸位大老遠跑來洛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