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時,錢光耀曾經擔任過系裡的學生會宣傳部部長,還是化工八七的班委骨幹,心氣自然是足得很。畢業來到省化集團後,他當然還是想好好表現一番成績爭取能夠早日出人頭地。 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作為省屬大一型企業的省化集團在工科院校中可謂是名頭響亮,所以每年分配來的大學生中多有浙大、蘭大、天大等名牌化工院校畢業生。 而北海工業大學雖然在省內工科排名第一,但其原有的化工系在五十年代院系調整時被整體合併到了華東理工學院,現在的化工系則是在1985年重建的,到如今不過才八年時間。 所以比起那些底蘊深厚的名牌院校來,北海工業大學的化工系名頭一般,畢業生的人脈關係更是差上許多,想在省化集團找個師兄當做靠山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 錢光耀分到硝酸車間以後任勞任怨埋頭苦幹了兩年,卻依然看不到一絲上升的希望。失望之餘他的心氣也隨之逐漸消散,眼瞅著就要步入聽天由命徹底躺平的職工行列裡。 此時聽到耿志揚要送給他一個進步的機會,那顆漸趨熄滅的不甘之心禁不住又燃起了希望。 “老弟,你這話是什麼意思啊?”錢光耀忙請教道:“你怎麼就能給我進步的機會呢?” 耿志揚耐心地循循善誘道:“老錢,建一套四個濃縮塔的濃硝酸裝置,怎麼也得投進去一千五到兩千萬,這可不是一筆小錢啊!” “嗯,是啊!”錢光耀點頭道:“省化集團雖然財大氣粗,但現在化工行業普遍不景氣,有些錢能省還是要省的。” “所以呀……”耿志揚點破道:“要是你能找到一個裝置廠,花上一兩百萬把濃縮塔改造一下就能讓現有的濃硝酸生產能力翻番,從而替廠裡節省下一兩千萬的資金。這麼大的一份功勞,你說你們的領導會不會對你高看上一眼啊?” 錢光耀聽罷不由得心頭一動:“耿志揚說得對,這的確是個劍走偏鋒打破我目前困境的好辦法。” “不過……”他側臉看了眼年輕的有些不太像話的師弟,心下不免又有些猶豫。 耿志揚見他如此表情,呵呵一笑道:“老錢,你不用擔心責任問題。只要你能說動領導採用我的方案,我就會讓安海市化機廠跟你們簽訂合同。後續一切工作都由他們來負責完成,責任也由他們來承擔。” 師弟一眼就識破了他的擔憂,錢光耀不免尷尬道:“你們市的化機廠跟我們是長期合作伙伴。要是他們能出面那是最好了,我們領導就能相信我說的話。” 有道是拉虎皮做大旗,耿志揚把市化機廠擺在檯面上為的就是讓省化集團的領導更容易相信濃縮塔改造技術的可信度。畢竟他一個剛畢業年輕人說的話任誰都是不會輕易相信的。 更重要的是,在國企裡誰都想幹出一番成績來,但失敗的責任卻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得了的。如果化機廠能夠出面承攬濃縮塔技改工程,那麼即使將來遇到問題硝酸車間也可以順理成章地把責任推到化機廠身上,從而避免領導把怒火直接發到自己頭上。 耿志揚又細細叮囑道:“老錢,乾脆你就說這套技術是市化機廠設計處的王景光王工自己開發出來的。你們現在這套濃硝酸裝置的濃縮塔就是他親自監製的,所以讓他來搞技改絕對是沒有問題的。” “王景光?”錢光耀詫異道:“我認識他!前年濃縮塔安裝的時候他在我們現場呆了一個多月呢。這夥計是奉天化工學院畢業的,技術上那是槓槓的,我們領導都很服氣他。” 耿志揚笑道:“那不更好嗎?這樣一來技改方案就更有說服力了,你在領導面前也有底氣彙報了。” “嗯,那是!”錢光耀低頭尋思了一會兒道:“老弟,我得好好想想再跟領導說這事,省得毛毛糙糙地把事給辦壞了。” “不急。”耿志揚安慰他道:“磨刀不誤砍柴工,你想好了再跟領導說就是,我等你的好訊息。” 等到大事說完,錢光耀這才想起關心師弟剛參加工作的情況來:“老弟,你一個學工藝的去了化機廠恐怕不好混吧?” “我沒有去化機廠啊?”耿志揚見他誤會,趕緊解釋道:“我分到了安海市氮肥廠的硝酸車間。化機廠那邊的王景光是我的一個好朋友。” “你也分到了硝酸車間?”錢光耀驚喜道:“那咱們倆真算是同行了。” “我們可不能跟你們比啊!”耿志揚笑道:“我們廠還是從前工藝落後的常壓法硝酸,哪像你們都用上最先進的雙加壓法工藝了。” 錢光耀忍不住自豪道:“雙加壓法好是好,就是太費錢了。光那套從G國進口的四合一機組就整整花掉了三千多萬美金,剩下的那些裝置連同鉑網一起才花了不到五千萬人民幣。你說沒錢能上的起嗎?” 耿志揚淡淡一笑道:“我們廠是市屬企業,實力上是沒法跟你們省屬企業比的。”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