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局李中奇局長五十出頭,已經快到退居二線的年齡。耿志揚來到會議室時,他正跟盧洪濤和田連營坐在一起促膝長談。 盧洪濤見耿志揚進來,趕忙介紹道:“李局,這就是我說的耿志揚同志!” 李中奇見耿志揚年輕得有點不大像話,跟平日裡見到的那些技高人膽大的老專家截然不同,不禁大為詫異道:“小耿同志,你的兩位領導可是把你一頓好誇。我都有些好奇,你是不是真像他們倆說的那麼厲害。” 當著上級領導的面,耿志揚不能太過張揚,謙遜一笑道:“李局長,我把自己的分內之事幹好就行。” 李中奇淡淡一笑道:“我今天來呢,是想跟你們探討一下,你們願不願意讓化肥廠合併你們廠。這麼一來,你們廠欠下的那些債務就可以交由化肥廠來償還,從而可以把你們廠的生產力從負債中解放出來。” 耿志揚這才明白,原來李中奇今天突然登門是為了促成氮肥廠和化肥廠的合併。也就是說,由經濟情況尚可的化肥廠來合併負債累累難以維繫的氮肥廠。 不過在耿志揚看來,揹負著沉重債務的氮肥廠尚有一絲活路。只要二硝裝置能在九月份完成整改,十月份順利開車成功,氮肥廠就能重新煥發出強大的造血能力,負擔的那些債務也會順理成章地逐一解決。 而現在看上去還能維持正常經營的化肥廠則前景不是太妙。該廠在九十年代初建成的那套兩萬五千噸合成氨配套四萬噸尿素裝置,前前後後總共投進去了兩個多億的寶貴資金。 但可惜該尿素裝置建成後開開停停一直不能維持正常的連續生產狀態,所以產能始終無法達到設計目標,盈利能力更是無從談起。要不是透過賣出多餘下來的液氨獲取到一定利潤,化肥廠早就入不敷出難以為繼了。 所以到了後來,化肥廠乾脆徹底關停了一開就虧損的尿素裝置,只靠著合成氨裝置每年生產的兩萬多噸液氨來勉強維持運轉。 如果掄起生產技術水平和盈利能力來,化肥廠是遠遠比不上擁有先進二硝裝置的氮肥廠的。因此當李中奇提出讓化肥廠合併氮肥廠時,盧洪濤和田連營當即表示了反對意見。 任何一個企業的領導都不會願意自己的廠子被別人給合併。李中奇勸說道:“你們來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是現在氮肥廠每年要償還接近兩千萬的債務,而你們一年最多才能掙到一千三四百萬。” 他提高了嗓門道:“每年差著幾百萬的債務還不上。照這樣下去,用不了幾年,你們廠就徹底資不抵債了。” 盧洪濤想起年前耿志揚做的那番深入淺出的資料分析,於是據理力爭細細解釋了一通。 李中奇聽罷質疑道:“老盧,你說的這一切前提,都建立在二硝裝置今年恢復生產上。可是現在已經是三月中旬,今年已經過了快三分之一了,你們就那麼肯定二硝裝置一定能恢復生產?” 盧洪濤和田連營見他絲毫不相信氮肥廠眾人為重開二硝裝置所做出的努力和信心,無奈之下只得把耿志揚拿出來充當奇兵,希望他能用詳實可信的證據來說服李中奇打消兩廠合併的念頭。 李忠奇對耿志揚這個名字倒是有所耳聞,因為這傢伙曾經被人舉報告發過不止一次,所以對他很有些印象。 當聽到氮肥廠兩大巨頭都對他評價甚高,李中奇不由好奇道:“那就把耿志揚同志叫過來問問,我倒要看看他是不是像你們倆說的那麼厲害?” 聽到李局長親口同意後,盧洪濤這才讓祁延江去車間裡通知耿志揚。 此時此刻,聽明白李中奇打算讓化肥廠合併但非常的緣由之後,耿志揚登時有了主意。 “李局長,我很理解您想讓我們廠儘快擺脫債務的想法。但是呢……”耿志揚故意賣了個關子道:“其實我覺得如果我們倆廠真要合併,是我們廠合併化肥廠,而不是化肥廠合併我們。” 氮肥廠合併化肥廠?李中奇聽罷只覺得簡直是不可思議,心裡暗道:“這個耿志揚別看年紀不大,倒是真敢說啊!你們廠都快經營不下去了,有什麼資格合併人家化肥廠?” 他淡淡一笑道:“小耿同志,人家化肥廠去年可是盈利企業呀!而你們廠就不用我說了吧?” 耿志揚等的就是他這句話,呵呵一笑道:“李局長,化肥廠所謂的盈利,不就是五十多萬塊錢嗎?” 李中奇微有不快道:“五十萬那也是錢啊!我倒想你們廠也能盈利上五十萬,可惜你們不行啊!” 局長當面把醜話撂到了跟前,盧洪濤和田連營都覺得臉上無光,情不自禁地低下了頭。 耿志揚卻毫無愧色道:“今天省鼓集團已經派人來幫我們更換汽輪機了。等到八月份尾氣透平運過來裝好以後,我們的二硝裝置就可以重新投入生產。” 他故技重施道:“二硝裝置的生產能力是每天生產稀硝酸四百五十噸。要是按照每噸酸淨賺兩百塊錢估計,每天產的硝酸就能夠為廠裡帶來九萬元的純收入。”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