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化肥廠的事幹系重大,盧洪濤不敢怠慢,回到公司後立刻召集董事會成員一起商量對策。 他把孫成鑫的方案細細講解了一遍後道:“雖然化肥廠是白送給咱,但是廠子現在負債兩個多億,還有一千多職工需要安排,這都是些頭痛的事,需要咱們大傢伙一起想辦法拿主意。” 高崇山袁漢傑等人聽到市裡要把化肥廠白送給他們,驚詫之餘各自衡量起了得失利害。 田連營見大傢伙還在沉思,首先發言道:“我個人的意見是不要!” 眾人聽到他竟然把送到嘴邊的化肥廠硬給推了出去,一個個露出了不解的神情。 田連營解釋道:“咱們公司目前也很困難,正處在一個最艱難的爬坡階段。我認為現階段咱們的精力還是要放到合成氨改造和三硝專案上,爭取按計劃把這兩個專案建成投產。這麼一來,我們才能緩解公司窘迫的財務狀況。所以我認為,目前來說還是不要化肥廠的為好。” 袁漢傑若有所悟道:“我同意田總的意見。咱們現在自身還不夠強大,還不具備吞併化肥廠的實力。那個廠可是有上千名職工,光養活這些人每年就需要花上六七百萬,再加上生產維護,一年怎麼也得投進去兩千萬。” “兩千萬啊,同志們!”袁漢傑強調道:“以我們公司目前的財務現狀,是承受不起這麼個放血法的。” 高崇山哼了一聲道:“就是!咱們好不容易掙個錢,怎麼可能拿出去養活化肥廠的人?那個廠的人內鬥得很厲害。咱們就是給了錢,人家也不會念咱的好,還有可能嫌棄給得太少。” 智文閣跟著說道:“化肥廠的人暴躁得很,不像咱廠的職工這麼好管理。他們廠的青工現在已經成了市裡的一大禍害,閒著沒事到處溜達,不是四處打架鬥毆,就是閒的惹是生非,可不是好管理的。咱們就算是硬吞了它,怕是也管不起來,搞不好還成了個拖累咱的累贅。” 聽到眾人紛紛反對,盧洪濤把目光轉向了耿志揚,詢問道:“耿總工,你是什麼意見?” 耿志揚笑了笑道:“對不起,我跟大傢伙的觀點不大一樣。” 眾人聽到他習慣性地獨自唱起了反調,立刻來了精神,紛紛豎起耳朵凝神聆聽耿半仙又會說出什麼驚世駭俗的好主意。 “我個人認為,市裡面願意無償轉讓化肥廠給咱們是一個機會。”耿志揚緩緩而談道:“化肥廠目前的確是負債累累,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但是以他們廠現有的情況,是可以挽救的,而且不用投入太多的錢就可以讓他們暫時自掙自吃。” 高崇山質疑道:“讓化肥廠自負盈虧是應該的,關鍵是收購這麼個破爛單位,對咱們公司有什麼好處?” “當然有好處了。”耿志揚不慌不忙道:“我們公司基本上不可能再往外擴了,以後就只有現有這片廠區可用,所以就限制了我們未來的發展勢頭。我估計最多建好濃硝酸裝置後,廠裡就沒有空地可用了。所以啊,為了將來可持續發展,我們必須再找地方。” 他的分析無異於一針見血,一下子就點破了氮肥工業公司潛藏的最大危機:那就是廠區面積有限,以後想有大發展是不可能了。 見眾人紛紛頷首同意他的觀點,耿志揚接著又道:“化肥廠有六百多畝地,而且有新老兩套合成氨裝置。有了合成氨就有原料來源,今後咱們可以以此為依託,在那裡繼續新上硝酸及下游生產裝置。” “而且……”他故意停頓了一下才道:“化肥廠有一千多正式職工,其中至少有六七百是有經驗的操作工人。咱們以後新建裝置就可以直接用他們來幹,比起新員工來省去了很多培訓和成長的時間。” 他最後總結道:“所以我認為收購化肥廠對咱們公司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咱們應該把握住,而不能隨便放棄。” 袁漢傑請教道:“耿總工,你有什麼好辦法讓化肥廠起死回生?” “當然是技改了!”耿志揚胸有成竹道:“他們的兩套合成氨大概有年產三萬噸的能力。我想把它擴產到五萬噸,每年就能有至少兩千萬的淨利潤,這不就能讓他們維持下去了嗎?” 高崇山關心道:“那咱們需要投入多少錢呢?” “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耿志揚張口就來,拽了句非常熟悉的《孔乙己》裡面的文辭,然後道:“我是想透過填平補齊的方式,把他們那套六千噸的老合成氨擴產到兩萬五千噸。這麼一來,他們就有兩套兩萬五的合成氨裝置,不就能實現年產五萬噸的目標了嗎?” 他笑了笑道:“從六千噸擴產到兩萬五千噸,採用填平補齊的方式只需要一千兩百萬左右。我想這個錢咱們還是能夠拿得出來的。” “而且……”他又強調道:“這個專案並不是現在就開展,而是要等到明年三硝專案建成以後,咱們再組織化肥廠實施老合成氨改造。” 儘管耿志揚講得有理有據,但是高崇山和智文閣依然堅持反對意見,田連營和袁漢傑的態度也是模稜兩可。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