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出了村委會,頂著刺骨的寒風,踏著厚厚的積雪,逶迤來到村子西邊農田邊緣的一條灌溉渠邊。 韓加福指著西北方向一望無際的白茫茫一片道:“耿總,這一大片兒都是我們村的土地。當然,這些都是鹽鹼地,種什麼都不活的。” 耿志揚縱目遠眺,暗自估算道:“這麼一大片地,別說六千畝,就算是徵上幾萬畝也還綽綽有餘。” 他眺望了一會兒問道:“韓書記,再往西是什麼村子?” “再往西沒有我們縣的村子了。”韓加福道:“往西再走上大概三四十里路就到了益巨縣。那邊倒是有個村子。” 耿志揚指著北邊道:“往北有多遠到海邊?” “也得有上個三四十里路。”韓加福道:“我聽老人說,解放前有一次漲大潮,海水都淹了我們村了,所以我們這邊都是鹽鹼地。” “漲潮能漲到這邊來?”耿志揚吃驚道:“那要是建廠子,還得必須考慮防範措施了?” “這倒不用了!”韓加福忙道:“市裡正在北邊修建防潮大堤。我們這邊的那段已經建好了,再也不用怕海水倒灌過來了。” 廟子村西邊的這一大片鹽鹼地,地勢平坦且沒有樹木莊稼等地上附著物,對於徵地來說是非常方便的。 耿志揚又問道:“韓書記,你們這兒的地一般多少錢?” 韓加福實在道:“鹽鹼地不值錢。要是我們自己村子,一畝地也就收個千把塊錢。但是要從縣上走手續的話可就貴了,不過也不會超過兩三千塊錢。” 他解釋道:“主要是這邊沒人來徵地,所以價格很低。縣裡還巴不得快點賣出去賺上點錢呢。” 耿志揚關心道:“我要是來建廠的話,自來水和工業電怎麼解決?” “喏!”韓加福轉身指著東邊道:“去年,市裡引了根一百一十千伏高壓線過來,主要是給海邊小漁港用的。咱可以從他那兒接過來電。” 耿志揚來的時候注意到了那幾根高壓線,離著村子也就有個兩三公里遠,花點錢請電業部門引過來也不算太費事。 韓加福又道:“自來水有管道透過來,不過管徑太小。你們真要是用,那就得讓自來水公司把管徑加大,要不然流量不夠。” 九十年代時,自來水公司牛得很,想請他加大管徑重新鋪設一條供水管道,還不如直接辦手續開採地下水來得合適。 不過廟子村地下水的鹽鹼度肯定低不了,不經過處理是不能直接當一次水使用的。 摸清了水電道路的配套情況後,耿志揚又問道:“你們這裡汙水處理站和排汙系統有嗎?” “汙水處理站和排汙系統?”韓加福搖搖頭道:“你直接搞個泵,把汙水排了大海里不就得了?還搞什麼汙水處理站呀。” 看來廟子村幹部的環保意識還需要加強,否則是說不出汙水直排大海這種話的。但是大海容納汙染也是有限度的,一直肆無忌憚排放的話能把大海也給徹底汙染掉。 耿志揚無語得很,但臉上保持著笑容道:“汙水處理站還是得有的,要不然會汙染環境。當地沒有的話,我們就自己建一個,花不了幾個錢。” 村子外的荒野裡北風強勁更是冷得很。耿志揚剛站了一會兒就覺得幾乎被凍透了,整張臉也被凍得麻嗖嗖快要失去了知覺。 “這鬼天氣,太冷了。”他跺了幾下腳道:“土地的現場情況我已經大體瞭解了,咱們還是回去吧。” 韓加福等人也被凍得縮頭縮腦快受不了了,聽到耿志揚提出回大隊部,忙不迭答應道:“哎!走,回去!” 眾人冒著寒風回到大隊部,耿志揚道:“韓書記,我感覺你們這兒的還算可以,等我回去跟其他股東商量一下,合適的話再來跟你們談。” “好啊!”韓加福高興道:“我們全村老少爺們兒盼著你們早點來,帶著我們脫貧致富。” 耿志揚好奇道:“韓書記,你們村的青壯勞力現在一般靠什麼謀生?” 韓加福嘆息道:“我們村的地你也看了,能用來耕種的太少,平均每戶人家連一畝地都分不到。每年打下來的糧食根本不夠吃。要不是大傢伙能去漁港和城裡打個工,說句不好聽的,別說吃飽飯了,連身出門的衣服都買不起。” 郭恪在旁道:“你別以為韓書記說的話太誇張。我聽老同志們說,這一代在八十年代初期的時候,還有很多老百姓穿不起衣服呢。” “我們村就有!”韓尊禮叫道:“那邊那個韓加財家,十年前全家老少就只有一身棉衣棉褲。每到了冬天,他們家誰出門誰穿。其餘的人就只能裹著被子躲在家裡貓冬了。” “他們家現在好多了。”韓加福道:“得虧市裡面有對口單位幫扶。人家捐了些舊衣服,我們村很多困難人家才跟著沾了大光。” “要想真正脫貧致富,光靠別人的施捨是不行的。”耿志揚沉吟道:“還得靠自己的本事掙錢才行。” “耿總說得對啊!”韓加福道:“我們也打聽過很多致富專案。可是村裡沒有錢,很多專案就是覺得好也不敢幹,因為賠不起呀!” 韓尊禮嚷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