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日當天,耿志揚、王景光和郎振華一起開上藍鳥車趕到了廣即大化硝銨公司。 廣即大化硝銨公司目前有兩套年產十五萬噸硝酸銨裝置和一套年產五萬噸中壓法硝酸裝置。由於兩套硝酸銨裝置所需硝酸量每年高達約二十三萬多噸,因此公司生產的硝酸遠遠不夠用,每年還需要從外面購入接近十四多萬噸硝酸。 硝銨公司出面接待耿志揚一行的是總經理陳建華、總工程師張書田。雙方見面寒暄後一起來到會議室,只見裡面烏壓壓坐了二十來人。 陳建華介紹道:“這些是公司相關科室和硝酸車間的同志。我讓他們一塊兒來聽聽,學習一下。” 陳建華做了簡單的開場白後,耿志揚隨即介紹了金秀公司概況和新型氨氧化爐在其他企業的推廣使用情況。隨後雙方又進行了詳盡的技術交流。陳建華和張書田藉機詢問了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耿志揚和王景光均一一做了滿意的答覆。 交流得差不多以後,陳建華提議去車間裡看看現場,耿志揚欣然應允。他剛剛站起身,忽然瞧見陸續離場的硝銨分公司眾人裡面似乎有一個熟悉的靚麗身影一閃而過。 耿志揚趕緊定睛瞧去,不由地愕然道:“顧紅梅!怎麼是你!” 顧紅梅正跟著車間同事往會議室外面魚貫而走,忽然聽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她驚詫地扭頭循聲望去,驚奇地發現,喊她的人居然是今日來訪客人裡面最年輕最帥氣的那位耿總。 “您……認識我?”顧紅梅盯著耿志揚左看右看,卻始終想不起自己什麼時候見到過這位年輕的老總。 顧紅梅是耿志揚前世讀研究生時的大師姐,比他高一個年級。因為都是北海省的老鄉,所以同一個導師的兩個人交往比較頻繁,到後來幾乎差一點就迸發出愛的火花。 但可惜倆人臉皮薄,誰也不好意思主動揭開那層窗戶紙,生怕被對方拒絕後連朋友也做不成。 顧紅梅畢業後回到老家的廣即大化找了份工作,耿志揚則去了外省某部級設計院,從此倆人分道揚鑣再也沒有了交集。 此時此刻,再次見到了活生生的顧紅梅,耿志揚按捺不住內心的澎湃之情,忍不住喊出了她的名字。 陳建華見狀好奇道:“耿總,你認識我們顧工嗎?” 耿志揚意識到了自己不小心說漏了天機,但他腦筋一轉,迅速想好了託詞:“我認識顧工的導師鄭天澤教授。他曾經給我推薦過顧工寫的一篇有關硝酸銨改性分析的論文。我覺得那篇論文寫得很有深度,所以就記住了她的名字。” 顧紅梅驚喜道:“你認識鄭教授?” “我當然認識了!”耿志揚笑道:“鄭教授口頭禪喜歡說‘講穿了就是什麼什麼’,所以說聽他說起話來很有意思。” 顧紅梅見他連導師的口頭禪都知道,那肯定說的是事實,不禁莞爾一笑道:“我寫的那篇論文主要是鄭教授指導的,我自己的東西沒多少。” 曾經愛而不得的師姐如今幾乎是觸手可及。耿志揚望著那張清秀如水的俏臉,只覺得猶如在做夢一般,不知不覺間竟然看得痴了。 顧紅梅見他直勾勾盯著自己,心下略有些羞惱道:“這個耿總怎麼如此唐突?就算是認識我的導師,也不用這麼個盯著我看呀?” 王景光見耿志揚失態,忙拽了他一把道:“耿總,走了!” 耿志揚回過神來,尷尬地笑了笑道:“我想起以前跟鄭教授在一起的一些有趣的事,不小心走神了。” 陳建華等人明智地沒有戳穿他的託詞,而是遞給他一頂安全帽道:“看來耿總還是個挺念舊的人。像你這樣的重感情啊!” 耿志揚訕訕地戴上安全帽,跟著陳建華和張書田出了辦公樓,往硝酸車間走去。 路過一座廠房時,陳建華指著介紹道:“這是我們的一期硝酸銨,採用的是常壓中和法工藝,生產能力達到了年產十五萬噸。” 望著數層樓高的硝銨廠房,耿志揚腦海深處忽然浮起一絲模糊的印象,似乎就是這座一期硝銨廠房在前世曾經發生過一場非常慘烈的事故。 究竟是什麼事故呢?耿志揚費力的想了半天卻再也想不起任何資訊。看來重生並不能把過去的記憶完完整整的帶過來,只有當機緣巧合下才能回想起曾經的往事。 陳建華見他似有所想,好奇道:“耿總,你有什麼想法嗎?” 耿志揚只得搪塞道:“常壓中和法硝銨工藝已經落後了,現在最先進最安全的是加壓管式反應器生產工藝。” 張書田聽到他連加壓管式反應器工藝都知道,忙道:“加壓管式反應器工藝是很先進,但是技術被老外壟斷著,咱們國內沒有啊。” “怎麼沒有?”耿志揚道:“某大化不是進口了一套F國的多孔硝銨裝置嗎?他們用的就是加壓管式反應器工藝。” 陳建華介面說道:“我知道那套裝置。他們今年剛剛投產,估計產量還沒有達標。”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