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技術就是底氣(1 / 1)

小說:大國化工 作者:都滿弘

耿志揚請趙世崗吃飯當然不是錢多的沒處花了,藉著請吃飯的幌子找個機會互相交流才是最終目的。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後,耿志揚先把安海市氮肥工業公司和金秀公司的情況大體介紹了一下,然後又把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雙加壓法硝酸技術和關鍵裝置一一講解了一遍。 趙世崗頗感興趣道:“耿總,按照你剛才說的,你們公司能夠承擔專利技術、工程設計、建設承包和裝置開車等一系列服務?是這樣嗎?” 耿志揚笑道:“沒錯!不過我們金秀公司沒有建設承包的資質和經驗,需要跟省石化設計院一起合作才行。當然,工程設計這一塊兒交給我們或者交給他們幹都可以。我們公司麾下的化工設計院也是甲級,不過水平和實力肯定比省院要差一些。” 趙世崗見耿志揚如此實誠,頓生好感道:“耿總,我們公司是個石化企業,以前沒有涉及過硝酸行業。但是呢,我們公司財務上比較寬鬆,所以這次準備上的硝酸專案不在乎費用高低,追求的第一要素就是要可靠和穩定。基於這種考慮,我們才選擇了價格相對昂貴的進口四合一機組。” 耿志揚當然要替合作伙伴說上幾句好話,當即道:“國外的進口機組當然很好,但是我們省鼓集團生產的四合一機組也經過了實際執行的考驗,技術指標和質量也是可以放心的。” 趙世崗笑了笑道:“你說的這個事我也瞭解過。但是呢,我們公司領導已經定下了,本次硝酸專案就採用國外進口四合一機組,國產機組不在考慮之列。” 他嘿嘿一笑道:“買進口機組還有個附帶的好處。耿總應該明白,我就不多說了。” 如果長定石化購買了國外四合一機組,不管是F國還是G國、米國的產品,都會有數次到國外進行技術交流和審查的過程,也就給了大傢伙一個出國考察的好機會。 九十年代時,能出趟國對一般人來說還是可以大肆吹噓的新奇經歷。因此如果有機會到外國去遊覽一番,一般人是不會輕易放過的。 耿志揚見他們已經拿定了主意便不再多言,而是道:“雙加壓法硝酸的三大關鍵裝置,四合一機組解決以後,剩下的氨氧化爐和吸收塔我們公司都能夠提供專利裝置。而且我們公司研發的這兩臺裝置在技術水平上要高於國外的同類產品,可以說處在世界領先水平。” “哦?”趙世崗頓感新奇道:“耿總,你能跟我說說它們有什麼特殊的優點嗎?” 耿志揚道:“簡單說吧,我們公司研發的新型氨氧化爐,最大優點就是避免了老爐型換熱管經常爆管的致命缺陷,而且在氨氧化率和副產蒸汽指標上也更好一些。” “至於吸收塔……”他繼續講解道:“國外雙加壓法硝酸裝置的產品酸濃度一般在百分之六十二左右。我們公司的吸收塔可以把酸濃度提高到百分之六十五以上,最高可以達到百分之六十八左右!” 稀硝酸裝置生產的產品酸濃度越高,可應用的範圍就會越廣。如果後續接著生產濃硝酸,其消耗的蒸汽將會相對減少一些,生產成本也會跟著降低。所以稀硝酸裝置產出的酸濃度越高越好! 趙世崗聽罷大喜道:“那太好了!我們後邊還要生產部分濃硝酸,這麼一來成本就會降低不少。” “濃硝酸?”耿志揚忙道:“我們公司也有新開發的濃硝酸工藝技術,正在為我們自己的氮肥公司建設一套年產三十萬噸濃硝酸裝置。” “年產三十萬噸濃硝酸裝置?”趙世崗驚駭道:“那得用多少濃縮塔呀?至少得上十六臺吧?要不然能力不夠啊!” 看來趙世崗為了公司新上的硝酸專案下了不少功夫,居然能估算出年產三十萬噸濃硝酸需要上十六臺濃縮塔。不過很明顯,他是按照常見的直徑一米濃縮塔估算的。 以前常用的直徑一米濃縮塔,換用規整填料以後,根據不同濃度的原料酸,年產能大概在一萬五到兩萬之間。 耿志揚微微一笑道:“用不了那麼多。三十萬噸濃硝酸的話,用上個十二臺濃縮塔就足夠了。” “十二臺濃縮塔?”趙世崗盤算了一陣後道:“這麼算下來,每臺塔年處理量達到了兩萬五千噸,折算到每天的話就是八十三噸還多呢。” 他很是懷疑道:“我還沒聽說過哪個廠的濃縮塔有這麼大的處理能力。耿總,你有什麼憑據能把濃縮塔處理能力搞得這麼大?” 耿志揚笑道:“趙總,我們用的是直徑一米二的新型規整填料濃縮塔,處理能力最高的話能達到每天九十噸。” “每天九十噸?”趙世崗吃了一驚道:“有這麼高嗎?” 耿志揚坦然道:“我說的每天九十噸只是設計值,如果操作得好的話會比九十噸還要高。所以你們上的十五萬噸硝酸專案,其實完全可以把所有的酸全部濃縮為百分之九十八的濃硝酸。採用我們公司新研發的一米二濃縮塔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