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秀梅見耿志揚談吐不俗三觀極正,不禁好奇道:“那你怎麼會成了待崗呢?據我所知,你們廠這兩三年來,分來的本科畢業生就你自己,怎麼會把你給安排待崗了?” “啊?”郭恪驚得差一點跳起來道:“耿志揚待崗?他們廠的領導眼瞎了嗎?” 耿志揚哈哈一笑道:“他們眼沒瞎,但是呢心卻黑了!” 莫秀梅生性喜歡抱打不平,聞言一挑眉毛道:“怎麼?他們是故意整你的?” “管他故意不故意。”耿志揚笑了笑道:“你們放心吧,待崗只是暫時的,我很快就會回去上班的。氮肥廠要是沒有我就會面臨倒閉破產,我就是廠子未來的大救星。” 雖然他說的信誓旦旦,但莫秀梅卻不相信,依然認為他是誇大其詞故作鎮定,為的就是掩飾自己的窘迫和困頓。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一幫子年輕人好不容易湊在一起,自然是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藉著青春的激情海闊天空般暢談起來。 由於他們幾個人都在宣傳行業,談著談著,不由自主地將話題轉到了將來報紙、廣播和電視哪個為王的爭論上面。 郭恪作為文化系統的管理者首先發表看法道:“廣播電臺肯定是沒指望了,現在誰還聽收音機呀?也就是沒電視看的農村老頭老太太們還在聽。將來保準第一個完蛋。” 孟天偉不服氣道:“我看不一定。你別忘了,廣播電臺的技術要求可比電視簡單多了,真到了關鍵時刻還是廣播電臺靠得住。” 楊黎黎道:“我覺得現在有了電視,將來報紙肯定會沒人看的。你想啊,比起黑白文字的報紙來,看電視多有意思啊!誰會捨棄多姿多彩的電視節目,反而去看那些冷冰冰的黑白文字?” “不可能的!”孟天偉直搖頭道:“別看報紙誕生了一百多年,但現在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我認為,紙媒體是永遠不可能消失的。” 莫秀梅見大夥各抒己見,也發表自己的觀點道:“我覺得將來哪一個媒體能適應快節奏的生活變化,它就能存活下來。不適應者就會被淘汰。這是殘酷的社會法則,不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她見耿志揚一直默然不語,於是挑釁道:“耿志揚,說說你的看法吧。你認為將來報紙電視誰會更火爆?” 耿志揚來自於三十年後,自然是見證了整個媒體行業各領風騷風雲變幻的歷史。如今回到三十年前,跟幾個媒體從業同學暢談未來的變化形勢,他不禁有種俯瞰芸芸眾生的超脫感。 “你怎麼不說話?”莫秀梅見他還是保持緘默,忍不住催促道:“你快說說吧,說錯了我們也不會笑話的。” “我倒不怕說錯。”耿志揚睿智一笑道:“我就怕我把自己對未來的看法說出來,冷了你們積極工作的上進心。” “哦?”眾人無不驚奇道:“冷了我們的心?快說說,你到底是什麼看法?” 望著眾人一雙雙看向自己的熱切目光,耿志揚微笑道:“其實莫秀梅剛才說的有一定的道理。不管是哪個媒體,必須能夠適應現在快節奏的生活,它才能生存下去。” 聽到他居然逢迎自己,莫秀梅暗暗哼了一聲:“自己沒見解就來複述我的話,真沒意思!” “但這只是一個方面。”耿志揚繼續侃侃而談道:“對於媒體來說,更重要的一點是必須讓自己適應老百姓口味的變化,而不是讓老百姓來節就他們。” 郭恪不解道:“耿志揚,什麼叫做老百姓的口味?” “這很好理解。”耿志揚耐心解釋道:“老百姓的購買能力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變化的。等到他們有錢了就會去追求一些新的更有意思的娛樂方式和資訊渠道。這一點我沒說錯吧?” 眾人不約而同點了點頭道:“沒錯!”“說得對!” 耿志揚接著說道:“以前老百姓窮,沒有錢,所以只能選擇便宜的報紙和廣播來打發時間。等大夥逐漸有了錢,就會購買電視機錄影機遊戲機等高檔電子類產品,於是看電視就成了現在老百姓最主要的娛樂方式。” 他故意頓了頓,見大夥似有所悟,才繼續往下說道:“隨著科技的發展,尤其是計算機的發展。等到哪一天出現一種能夠透過網際網路來連線互動的新媒體時,電視也同樣會被大夥所冷落的。” 楊黎黎忍不住反對道:“不可能的!現在電視節目發展的這麼紅火,老百姓的參與程度越來越高,怎麼可能被別人取代呢?我認為這是不可能的。” 耿志揚笑道:“我再試著從另一個角度來解讀你們就明白了。” 眾人聽到他居然還能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解讀報紙廣播和電視之間的競爭,一個個頗有興致地瞪大了眼睛。 耿志揚道:“報紙只能用來閱讀,所以是單一功能的紙媒體。廣播不但可以播放文字性節目,還可以播出音樂或者電影電視音訊,比起紙媒體來可以說多了一個維度。” 眾人聽到他分析的有一定的道理,紛紛頷首稱是。莫秀梅則納罕道:“耿志揚還知道維度的概念,這傢伙知識面還行啊。” 耿志揚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