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志揚開著車回到氮肥公司以後,立馬找到盧洪濤向他做了彙報。
盧洪濤有些猶豫道:“志揚,咱們新廠區正準備建設三十六萬噸氨醇專案,哪裡拿得出錢來再上這套二手硝酸呢?咱們沒有錢了呀!”
耿志揚勸道:“二叔,這是套九十年代初才建成的雙加壓法硝酸,而且生產能力達到了日產九百噸。咱買回來改造一下就能突破日產一千噸。這一套裝置生產能力就相當於咱們現有的二硝三硝加在一起還要多。這麼好的一套硝酸裝置,不買回來太可惜了。”
“我知道!我知道!”盧洪濤道:“可是咱沒有錢怎麼辦?沒有錢一點辦法也沒有啊!”
來之前耿志揚早已經想好了對策,當即道:“我倒是有個主意,可以解決咱們目前資金不足的難題。”
“哦?什麼主意?”
耿志揚把自己的想法一說,盧洪濤不由皺眉道:“這……能行嗎?”
“目前來說,這個辦法是解決急需資金的唯一辦法。”耿志揚建議道:“咱把董事們都叫來一起開個會,把我說的這個法子討論一下,您看行嗎?”
盧洪濤想了想道:“好吧!那就明天上午開個會研究一下。”
第二天上午,全體董事齊聚小會議室。盧洪濤先把廠裡的情況大大概說了說,然後道:“耿總打聽到一個訊息,跟咱們公司的發展密切相關,所以把大家叫過來一起商量一下。”
耿志揚隨後把米國有一套日產九百噸雙加壓法硝酸裝置想要出售的資訊說了一遍,然後道:“我認為如果我們公司引進這套硝酸裝置,將會大大提高我們的硝酸產能和技術水平,相應的也會讓咱們公司的實力上一個新臺階。”
耿志揚竟然又要引進一套國外二手硝酸裝置,而且生產能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日產九百噸。在座的各位董事各有想法,一個個陷入了沉思之中。
袁漢傑問道:“耿總,這套硝酸老外要多少錢?”
耿志揚如實回答道:“對方初步要價八百萬美元。”
八百萬美元!?眾人聽罷不禁發出一陣驚呼!
“八百萬美元換算過來,大約相當於七千萬人民幣。要是加上土建和改造費用,怎麼也得一個多億以上。”田連營連連搖頭道:“咱現在上哪兒弄一個多億去?”
耿志揚道:“這是他們的初步要價,咱們可以往下壓的。我估計能壓到五百萬左右吧。”
“就算是五百萬美元,那也相當於四千多萬人民幣呀。整個專案幹下來不會少於一個多億。”田連營直犯愁道:“咱哪有這麼多錢呢?”
何玉坤提議道:“要不咱們先把氨醇專案放一放,先把資金用來購買硝酸裝置,等以後寬裕了再啟動氨醇專案?”
“不行!”耿志揚道:“不建氨醇專案,即使把硝酸裝置買了來也沒有原料。所以必須先行建設三十萬噸氨醇專案,才能給後續建設的尿素和硝酸裝置提供原料。”
“可是咱們沒錢怎麼辦呢?”何玉坤不滿道:“總不能跟職工們借吧?”
跟職工們借?怎麼可能?
大傢伙正在暗自嘲笑何玉坤病急亂投醫胡亂聯想,卻聽耿志揚道:“何總說得對!咱們正好可以借這個機會對廣大職工增資擴股!”
增資擴股?
聽到這四個字,在座諸人都露出了不可思議的表情。
一般來說,是個人都不願意跟別人分享自己的利益。氮肥工業公司董事會的這些董事,在氮肥工業公司成立時都投入了不少真金白銀,當然也在後續幾年裡獲取到了不菲的利潤。
如今耿志揚提出來增資擴股,必然會影響到大傢伙的切身利益,因而從心底裡產生了些許反感情緒。
田連營首先質疑道:“增資擴股?有這個必要嗎?”
“當然有必要!”耿志揚笑道:“我們公司成立時,募集資金的股東全是以前氮肥廠的同事,只有幾百號人。至於後來加入我們集體的化肥廠職工、有機化工二廠職工和新招聘的那些職工,他們是沒有股份的。所以每年公司的分紅也跟他們毫無關係。”
耿志揚所說乃是事實,在場眾人無從反駁,只能是默默聽著。
他接著又說道:“上次何總提出來把公司打包上市,好讓大傢伙手裡的股份能夠變現。我當時就在琢磨一個問題,既然我們從六七百號人的氮肥廠擴大到現在三千多人的氮肥工業公司,那麼就要考慮透過一種方式,把新職工的利益跟公司的發展結合起來。”
安海市氮肥工業公司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