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才祥在自己辦公室裡破口大罵時,耿志揚正帶著劉伽全跟齊大河、李乃忠、蔣瑤等人在省鼓集團會議室裡,熱烈地討論著三十萬噸硝酸專案配套四合一機組研製事宜。
齊大河表態道:“耿總,讓我們研製三十萬噸硝酸的配套四合一機組沒有問題,但是費用的事必須提前定下來。”
天底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既然安海市氮肥工業公司想用人家的四合一機組,那就必須掏錢。
請人幹活必須拿錢,此乃天經地義之舉,概莫能外!
耿志揚呵呵一笑道:“好啊!齊總打算要多少錢啊?”
齊大河道:“十五萬噸硝酸的四合一機組我們正常售價是三千萬出頭。三十萬噸硝酸配套機組我們沒有生產經驗,因此還需要研製費用。看在老朋友的份上,你們就給個四千五百萬吧!”
耿志揚笑嘻嘻道:“齊總,你要的也太多了。這一下就比十五萬噸的增加了一半的報價。我們現在剛建設了新廠區,手裡沒有錢啊。你看看,能不能少要點?”
“耿總,我們也很困難呀!”聽到對方訴起了苦,齊大河也叫苦不迭道:“公司現在負擔很重,賬上的錢可以說是來了就花,幾乎沒有多少存糧。所以啊,你也得體諒一下我們的難處呀!”
眼見的齊大河聲情並茂傾訴著難處,死活就是不肯降價。耿志揚不禁樂道:“齊總,咱們是老朋友了,就別互相演道了,沒什麼意思。”
“我看這麼著。”他當機立斷道:“咱就把機組價格定為三千五百萬。我也不管你們成本是多少了,反正多出來的錢就算給你們的研製費用。你看行嗎?”
齊大河把頭一搖道:“太少了,至少四千兩百萬!”
“三千八百萬!”耿志揚一擺手道:“就這個價了,你就別再往下講了!”
“他這個……”
齊大河正要張口,耿志揚馬上道:“齊總,實際上這次三十萬噸四合一機組的研製,是我們跟你們一塊兒開展研製工作。要是拿著研製為理由來問我們多要錢的話,那就有點太不厚道了。”
他瞥了一眼齊大河繼續說道:“更何況任何一臺新裝置,第一次實際應用的時候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啊,這次研製三十萬噸四合一機組的工作,實際上是我們公司出資跟你們一起做新機組的驗證。只要這次成功,以後你們就可以大張旗鼓地往外銷售三十萬噸新機組了。你說我說的對不對?”
耿志揚說的並非全無道理。當年三硝專案研製國產化四合一機組時,氮肥工業公司是全力配合的。而且在開車過程中遇到各種各樣問題後,雙方也是一起想辦法來解決,並沒有因此而指責甚至刁難省鼓集團。
更重要的是,四合一機組折價三千五百萬入股之後,每年分紅的錢那是一點也沒耽擱,都是按照節點規定支付給省鼓集團的。
這四年以來,省鼓集團從三硝專案上一共拿到了三千多萬分紅款,早已經收回了成本。所以說,跟著安海市氮肥工業公司合作搞專案是個互利雙贏穩賺不賠的買賣
齊大河有心答應,但想起總經理毫不妥協的指示後,不得不豎起四根手指頭道:“耿總,還是再漲點,四千萬吧!”
他接著解釋道:“有些事我說了也不算。這個價已經是我能答應的最低價了。”
聽到這話,耿志揚微微一愣,隨即明白了他的苦衷,心中暗道:“看來省鼓集團的大老闆對跟我們合作的事不是很上心,只看重眼前利益。但目前對我們來說,想合作研製四合一機組,省鼓集團是最好的選擇。因為有表叔蔣瑤他們在,以後具體幹起事來比其他單位好協調得多。”
“那行吧,四千萬就四千萬!”耿志揚果斷答應道:“三十萬噸硝酸專案計劃在明年建設,所以明年五月份左右你們要提供成品機組。”
現在距離明年五月份還有至少一年多的時間,齊大河看了眼蔣瑤,得到肯定的答覆後道:“那行!咱就按照明年五月份交付機組來簽訂合同。”
隨後雙方又在一些合作細節上進行了的認真的協商。等到會議結束時,已經接近中午十二點鐘。
在省鼓集團賓館簡單吃過工作餐後,耿志揚正要開車去北海工大轉上一圈,口袋裡的手機忽然響了起來。
他掏出手機來一瞧,原來是張山的電話,於是走到一旁按下了接聽鍵:“張山,怎麼了?”
“耿總,丁作先回話了。”張山興奮道:“搶咱硝酸舊裝置的還真是壽化集團,是劉才祥親自辦的。今天董鴻運才把訊息透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