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倫敦,查令十字街附近的一處高檔公寓內。 “叮咚” 此時門鈴聲響起,正在廚房內製作早餐的安娜-伊莎貝爾,聽到動靜,擦了擦有些溼潤的雙手,快步走出去開啟了房門。 見來人是好友莉莉絲,安娜喜笑顏開,一把抱住對方,親吻了她的臉頰:“莉莉絲好久沒見。” “是啊,差不多有三個多月了。”莉莉絲回親了一口安娜,隨即就感覺到她的面板似乎比之前要光滑了不少,不由驚愕的問道:“你的面板好像比在倫敦的時候要好了不少。” “是啊。你知道的,倫敦這裡的天氣實在是太糟糕了。”安娜一邊說一邊拉著莉莉絲的手進了屋。 “那看樣子你在香港待的不錯,面板都好了很多。” 莉莉絲順手把門給關上,跟著到了屋內,掃了一眼廚房內正在烹飪的東西,好奇的問道:“你在煮什麼?” “我在做起司三明治,你要嘗一嘗嗎?”安娜笑了笑。 “好啊,剛好我肚子有些餓了。” “那行,你在客廳坐一會兒,我馬上就弄好了。” 看著走進廚房的安娜,莉莉絲點點頭,這間房子以前她經常來,所以也不是很好奇,直接坐到了沙發邊,開啟電視機,調到了BBC電視臺。 正在看電視節目的時候,莉莉絲的目光忽然被桌上的一疊寫滿字的紙給吸引,拿起來看了一眼,不是哲學論文,似乎是小說? “安娜,我能看你桌上放的這個嗎?” “什麼?” “我說我可以看你桌上放的這一疊小說嗎?” “可以。” 得到答覆以後,莉莉絲這才回過頭把目光放在了手中的稿紙上,書名《1999-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一本科幻小說? “冰冷、黑暗、寂靜的宇宙,是那麼的讓人著迷讓人無法直視,那無邊無際窮盡人類一生都無法探知到的奧秘,始終促使著人類不斷地進步,不斷的探索,希望獲得更多來自宇宙中的資訊。 宇宙的無邊無際,帶給人類的除了震撼心靈以外,更多的是疑惑... 疑惑與宇宙如此之大,人類和地球是否是宇宙之中的唯一智慧生命,在地球之外,是否擁有更多的智慧生命? 從十五世紀文藝復興時代的喬爾丹諾·布魯諾,到近代著名的費米悖論,人類從未中斷過對宇宙,對外星文明,對外星生命的探索和求知。 1969年10月7日,美國旅行者1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這艘標誌著人類探索宇宙探索未知生命的無人外太陽系探測器,開始了它漫長而又枯燥的太空之旅。 旅行日誌: 1979年3月,旅行者1號在宇宙中航行了6.3億公里,在地球相距木星最近的時候,成功的近距離“拜訪”木星,看到了木星背陽面的極光。 1980年11月,近距離“探訪”土星,發回萬餘張彩色照片。 1985年10月,旅行者1號向銀河系中心方向前進。 1989年7月,旅行者1號首次中斷了聯絡,2個月後,再次重新連結地球訊號。 1995年1月,旅行者1號成功抵達了太陽系邊緣的“過渡區”,也就是說,它將很快進入星際空間了。 1998年8月,旅行者1號再次中斷聯絡長達七個月的時間。 1999年1月1日的那一天,nasa航空局的人再次連結上了旅行者1號。 這一次重新連結,卻帶給人類、帶給地球無盡的悲痛與痛苦,一張近乎看不清顏色的照片傳回地球以後,人類陷入了興奮、恐懼、和震撼……” 廚房內,安娜端著兩個盤子,上面各自放了一個起司三明治,放回客廳的桌上後,瞥了一眼還在那看稿子的莉莉絲,張口喊道:“莉莉絲,我們可以吃三明治了!” “啊?好的。” 莉莉絲聽到聲音,猛地抬頭看了一眼,這才起身走到餐桌邊,舉著手上的一疊稿子朝著走進廚房的安娜問道:“這是你寫的?” “不,是我在香港認識的一個朋友。”安娜從廚房裡拿了兩個杯子出來,又開啟冰箱看了一眼,抬頭問道:“你要喝牛奶還是橙汁?” “橙汁吧。”莉莉絲選了一個後再次問道:“中國人寫的?” “嗯,怎麼了?”安娜將倒好的橙汁遞給莉莉絲。 “謝謝。”莉莉絲接過橙汁道了一句謝,喝了一小口放下杯子說:“寫的很不錯,雖然我沒看完,但只前面幾章就能猜到這應該是本不錯的科幻小說,在這之前我一直以為中國人都不知道科幻是什麼,但看來是我狹隘了。” “如果你去一趟香港就會發現,哪裡其實跟倫敦沒什麼區別,反而空氣和環境比倫敦好的太多,而且埃文他的確挺有才華的。”安娜笑了笑,這本書她早就看完了,不得不說寫的的確很棒,特別是文中所提到的“黑暗森林法則”,初看的時候令她震撼不已。 在她看來這不光光只是一個普通的科幻小說,其中對宇宙哲學的疑惑和質問寫的是淋漓盡致,特別是在文章末尾處,人類接收到了來自半人馬星系阿爾法文明的訊號時,有另外一個疑似愛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