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今天是《甜蜜蜜》上映的日子,霍耀文和安娜把小寶和小虎送到半山別墅後,兩個人就依偎著一道去了嘉禾戲院。 本來只是想跟普通觀眾一樣買票進場,可誰知道到了戲院門口,就看到許鞍華和張瑩瑩二人站在排隊買票的人堆裡,似乎是想來戲院親眼看看觀眾們對這部電影的反應。 “霍老師!” 張瑩瑩眼尖的很,一眼就看到了戴著墨鏡的霍耀文。 許鞍華聞言回頭一看,他倆一同走了過來,連忙跟著喊道:“霍老師,安娜老師。” “阿華,瑩瑩好久不見了。”看到她們倆,安娜露出了和藹的笑容,當初替霍耀文教書的時候,這兩個學生她就很喜歡。 “嗯。”霍耀文看了眼臉色緊張的許鞍華,心裡一轉,頓時瞭然,也是笑著問道:“不放心?” “有一點點。” 許鞍華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後腦勺,她之前雖然跟在幾個劇組後面混了很長時間,也單獨拍攝過幾個場景,可這是她第一次獨立當編導,心裡難免會有點緊張,所以便拉上好友張瑩瑩,想著一塊到戲院來看看觀眾們最真實的反應。 “我之前聽溫經理他們說你這部電影拍的很好,你也不用太擔心了。” 霍耀文鼓勵了一下自己這個學生。 “嗯,我知道了老師。” 許鞍華嘴上說著不緊張,可心裡還是很擔心的。 “好了既然遇到了,我們一塊買票進去看吧。” 霍耀文笑了笑,不多時,四人買了票,一同進了戲院的放映廳。 …… 電影裡面秦漢扮演的霍在年,那徘徊在兩個女人之間的矛盾情緒,演繹的是真情實感,看的霍耀文心裡連連點頭。心想,演技還是不錯的嘛,難怪能夠成為7-80年代臺灣知名的文藝小生。 只不過這徘徊在兩個女人之間的情感,也不知道是不是本色流露,畢竟另外一個時空之中,他就是這種典型的得隴望蜀的渣男。 而另一邊,隨著電影劇情緩緩的展開,大部分觀眾都沉浸在霍在年與張婉容的愛戀之中。坐在霍耀文旁邊的許鞍華卻是一直無心看片,她此刻正左顧右盼,想看看觀眾們臉部表情,來判斷他們是否滿意這部電影。 “別擔心,電影拍的很不錯,我相信會有一個好票房的。”霍耀文注意到不安的許鞍華,拍了拍她的手膀,寬慰道。 許鞍華側目看了眼老師,那爽朗的笑容,似乎緩解了很多她內心的壓力,長吐一口濁氣,點點頭說:“只要不賠本,我就心滿意足了。” “阿華,你實在太小看你自己的能力了。” 霍耀文頓了頓,繼續說道:“我雖然沒學過電影,但也看過很多外國片,你這部電影跟現在香港本土電影有很大的不同,無論是細節還是敘事,以及拍攝手法方面都很像60年代法國提出的新浪潮風格,我相信有眼光的人一定會喜歡你這部電影的。” “老師您也知道法國的新浪潮電影?!”許鞍華眼前一亮,她拍攝完這部片子,在公司內部放映的時候,幾乎根本沒人提出來。 “哈哈,這點東西我還是能看出來的。”霍耀文咧嘴一笑。 他上輩子好歹也是專業的藝術院校畢業的學生,雖然主修的是編劇,但也上過一段時間導演方面的專業課,基本上還是能夠看出一部電影好壞和風格的。 這部電影,許鞍華花了很多的心血在內,除了長達八年的劇本籌備工作外,更多的還是體現在執導劇情上。 她在英國留學三年,學習了豐富的導演知識理論外,還接觸到了法國的新浪潮電影,這不禁給她帶來了很大的啟發,回港後經歷了兩年的實習,許鞍華把法國新浪潮的概念結合港島本土的文化,給糅合成了適合當下香港電影的新浪潮。 新浪潮電影的概念是源自法國,大概的意思就是改變過去陳舊的拍攝,以“主觀的現實主義”口號,反對過去影片中的僵化狀態,強調拍攝具有導演“個人風格”的影片。 他們所拍的影片刻意描繪現代都市人的處境、心理、愛情與性關係,與傳統影片不同之處在於充滿了主觀性與抒情性。 簡單點講,就是新浪潮電影具有強烈的導演個人風格,不像當下邵氏電影那般,幾乎把電影搞成了工業流水化的粗製濫造。 所以事實上,許鞍華的過分擔心和緊張,的確是多餘的、不需要的,當這部《甜蜜蜜》上映後的第三天,新一期的《電影雙週刊》就把這部電影的海報當成了封面。 以《甜蜜蜜》為主題,寫了一篇很長很長名叫《香港新浪潮電影的前奏》的稿子。 文章開頭撰稿人向大眾介紹了什麼是新浪潮電影,講述了新浪潮電影的起源,當下在國際的影響力,以及未來的發展。 隨後講述了許鞍華這位初出茅廬的女導演,所拍攝的這部具有開創新的電影《甜蜜蜜》,將會對香港本土電影帶來了怎樣的變化。 首先變化最大的,那就是過去流水化的粗製濫造的電影,將會被徹底的掃盡歷史的塵埃中,取而代之的是具有強烈導演風格和開創新的新浪潮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