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空軍(隨即由空中自衛隊改編而來)第一個跟隨中國空軍開始改變戰術系統,將雙機編隊發展成了三機,甚至四機、五機編隊。而在後面十多年中,三機編隊已經成了空中格鬥的絕對主力,另外也為四機,五機等更大規模空戰編隊的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空軍的武器發展開始走上了一條暫時看來有用,但是卻非常極端的方向。這次空戰中,中日雙方的戰機數量幾乎是持平的,而且兩種戰機的效能也是伯仲之間,根本就不存在硬體差距。而日本飛行員的素質也絕對不會比中國飛行員落後,即使中國有像杜冰峰這樣的超級王牌,但是少數的王牌並不能夠對戰鬥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而結果幾乎是一邊倒的關鍵就在雙方使用的武器存在著一定的差距。而要具體的說,就是雙方手中的“矛”的長短不一樣,導致一方能夠率先發動攻擊,而讓另外一方一直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最後導致了空戰結果傾向了擁有更長的“矛”的那一方。而這個結果,也幾乎讓全世界的空軍開始尋求更,長的“矛”,發展超遠端空空導彈已經成了所有空軍重點研究的方向。而在這之後,射程超過100公里的中程空空導彈已經非常常見,連射程在150公里以上的遠端空空導彈也開始普及,而受到血的教訓的日本人,還還是開發射程超過300公里,甚至達到1000公里的“超級”空空導彈。只是,這並沒有形成永遠的潮流,當另外一次血的教訓降臨在這些極端的人身上的時候,才證明這條路是錯誤的!
當空戰剛剛結束的時候,中國的全方位,超飽和攻擊也正式開始了。
第七章 飽和攻擊
第七章 飽和攻擊
海洋上的夜空是非常漂亮的,特別是在無雲或者少雲的夜晚,這裡的星星比起大城市來,要明亮了很多。如果是飛行在數千米的高空,那景色就更為美麗,甚至能讓看到的人留連忘返。而這時候的趙隼鷹卻沒有一點心情去看那美麗的景色,甚至連抬下頭的心情都沒有。
空戰已經開始了,即使他們無法從雷達螢幕上看到空戰的場面,也無法從通訊系統中瞭解到空戰的情況,但是前方夜空中不時閃過的爆炸火光卻燎人心神,讓這些本也是戰鬥機飛行員的天之嬌子們心裡如同有隻貓在抓一樣。
速度已經不能再提高了,如果他們還想回到基地的話,現在就不能開加力。他們是無法指望空中加油機為他們服務的,那些在空戰中消耗了大量燃料的戰鬥機才是它們援助的物件。所以,趙隼鷹他們只能夠按照最大的巡航速度前進,貼在海面上,在這阻力最大的低空掙扎著,希望能夠更快一點。
“全體準備攻擊!1分鐘後開始!”
正在趙隼鷹有點為這次分配到的任務煩悶的時候,大隊長及時的下達了攻擊開始的命令。趙隼鷹不再想前方那些戰鬥機飛行員的坐機上又會被塗上多少顆紅星,迅速的做起了發射準備來。
目標引數是由後面的指揮機提供的,每架戰機攜帶的4枚導彈都分到了4個目標,攻擊是交叉進行,以避免任何一架戰鬥機無法引導後,還能夠保證每個目標將受到足夠多的導彈照顧。
趙隼鷹帶領的這個中隊是第一批發動攻擊的,他們的目標不是運輸船隻,而是日本護航艦隊中心的那兩艘防空能力最強的“金剛”級驅逐艦,以及那艘“大隅”級直升機航母。這讓趙隼鷹的心理稍微平衡了點,打不了空戰,至少還能夠打擊日本艦隊,總比後面那些只能打擊運輸船隻的好多了吧!
作為日本上一代“九·十”艦隊核心的“金剛”級驅逐艦大家已經太瞭解了,就不多做介紹了。而這“大隅”級直升機航母卻是大有來頭。日本人並不把“大隅”級稱為直升機航母,而是叫著“直升機載機驅逐艦”,而將一艘滿載排水量近兩萬噸的大型艦艇叫著驅逐艦,這本身就是一個荒謬的笑話,二戰中,很多重型巡洋艦都沒有這麼大的排水量呢!而且作為驅逐艦,“大隅”級卻沒有那些相應的武備,沒有反艦導彈,沒有遠端防空導彈,也沒有魚雷,火炮等,它依靠的只是搭載的十幾架直升機。而這樣的軍艦,在別的海軍,都已經被叫做了航母,即使是現在還無法攜帶固定翼戰鬥機,也應該算是直升機航母了。而在日本新的“十·十”艦隊中,“大隅”級航母已經取代了“金剛”以及更先進的“金剛2”級驅逐艦的核心地位,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旗艦,擔負著對整個艦隊的指揮,以及艦隊絕大部分的反潛作戰任務。這次的戰爭行動也不例外,兩艘“大隅”級分別成為了兩支艦隊的旗艦!
趙隼鷹對這些艦艇資料已經非常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