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等待解決,特別是多兵種配合,多武器同時使用的協調問題,以及怎麼解決反艦導彈生存能力低下的問題。當然,中美因為站的位置不一樣,自然得出的結果也就不一樣,最後的發展方式也就自然不一樣了!
雖然美國第五艦隊並沒有受到多大的打擊,但是中國空軍的行動取得的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在這最緊張的一週時間中,第五艦隊至少有60%的航空兵力被牽制住了,另外,大量的對陸支援戰艦並不敢離開艦隊執行任務,嚴重的削弱了支援艦隊的作用,讓美國的登陸部隊的進攻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戰場上,雖然朝鮮人民軍幾乎是在瘋狂的發動反擊行動,但是收到的效果仍然非常有限,因為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是美國的主力部隊,裝甲力量非常強大。美國海軍陸戰隊因為要面臨的戰鬥與陸軍不一樣,很多時候,都是在沒有,或者少量的空中支援下作戰,所以特別重視獨立戰鬥能力,其火力也很強大。一個美國陸軍師的編制,通常時有18000人左右,最多也就24000人。而海軍陸戰隊一個師的兵力,在平常就有25000人左右,戰時還可以加強到32000人左右。相應的,裝備與火力配備也強大了許多,幾乎相當於一個半陸軍師的戰鬥能力!另外,美國第1步兵師的戰鬥力也非常強大。所以,朝鮮兩個師要想將美國登陸部隊趕下海去,是絕對辦不到的事情。但是,朝鮮人民軍這種幾乎不計後果的進攻,嚴重拖延了美國登陸部隊的行動。一週之內,2個美國師只前進了不到20公里,遠遠沒有達到其戰役目的!而就是在這一週時間中,中朝軍隊在沒有側翼威脅的情況下,順利的完成了戰略性的撤退,而沒有陷入當年朝鮮人民軍的迥境!
總體上,中朝軍隊的撤退工作是比較順利的,因為此時在前線擔任作戰任務的主力部隊是志願軍,而非朝鮮人民軍,在志願軍的阻擊下,美韓軍隊沒有能夠形成快速突破。另外,中朝空軍幾乎是傾巢而出,為撤退部隊提供空中掩護與支援,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撤退部隊受到的壓力。雖然同是戰略撤退,但是比起美韓軍隊的3次戰略撤退來講,中朝軍隊的車隊就顯得從容多了!當然,並不是任何地方都沒有遇到危險,在撤退線路最長的南部戰區,就遇到了不小的麻煩!
在撤退命令下達之後之後,40軍已經到達了三嘉地區,為38軍提供側翼掩護。而此時38軍還在晉州地區,準備對日本到達朝鮮的軍隊發動進攻。雖然時間倉促,但是志願軍這兩支主力部隊很快就完成了轉化工作,迅速的做好了撤退準備。
先讓南部集團軍的朝鮮人民軍先撤走,以免在後面拖了志願軍的後腿之後,38軍在空軍的掩護下,撤到了智屏山…山清…三嘉一線,並且迅速的組織起了新的防線。隨後40軍向東進行了一次戰術性反擊行動,打退了追過來的美國第3機械化步兵師,並且利用美韓軍隊受到突然反擊陷入短暫混亂的機會,在5個小時之內打了一次漂亮的殲滅戰,將衝在最前面的韓國的一個師吃掉了,然後調頭向北,在高靈一線站穩了腳跟。由於40軍這次猛烈的反擊,美韓聯軍退回到昌寧,足足等了12個小時,才從新恢復了秩序,繼續發動進攻。而對撤退的部隊來講,12個小時已經夠做很多事了!
在撤退中,最害怕的就是對方緊咬不放,這不但會對撤退部隊構成巨大的威脅,還會對新的防禦陣地構成威脅。所以,在接到了撤退命令之後,38軍與40軍都顯得非常小心,一邊呼叫空中支援對跟隨的美韓軍隊進行打擊,一邊用遠端炮兵阻礙對方的物資儲備基地,以及集結地進行打擊,並且時不時的發動小規模的戰場反擊行動,以牽制對方的行動,然後才是大踏步的向後走。每撤退25到50公里,都會停下來一次,組織一次有威脅的反擊作戰,然後再撤!
可以說,38軍與40軍的撤退工作進行得非常艱難,因為保護他們退路的朝鮮人民軍已經陷在了大丘,與美韓部隊打得難分難解。而在光州的朝鮮人民軍也已經向全州退卻,將38軍與40軍的右翼也暴露了出來。周圍幾乎都是美韓軍隊,而退路只有一條,而且隨時有被封上的危險。在退到居昌一線之後,38軍與40軍被迫做出了一個痛苦的決定,分頭行動!
之後,40軍放棄了向北撤退的計劃,一邊在居昌阻擋美國追兵,一邊派遣部隊向星州靠近,以保護大丘附近朝鮮人民軍的後撤路線,這也是40軍後來撤退的必經路線。而38軍著揮刀西進,在任實打敗了追趕朝鮮人民軍的韓國第4集團軍之後,迅速向全州退去,這裡是38軍暫時退卻的底線,必須要等到朝鮮人民軍在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