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部分(2 / 4)

小說:華夏春秋 作者:圈圈

了每分鐘5發的水平,而日本的電磁炮僅勉強達到了每分鐘3發的水平,而且這只是實驗場上的資料,實戰中,能夠達到每分鐘2發的速度就已經非常不錯了!而提高口徑,也主要是因為日本的炮彈技術不過關,中國的新型穿甲彈採用的是過電壓貧鈾彈頭,能夠打擊任何一種戰列艦,但是日本因為遭到鈾原料禁運,所以沒有相應的炮彈,只能夠透過提高口徑,來增強其打擊能力!

在生存能力方面,因為日本人在電磁速射炮,艦栽粒子炮方面都存在著技術上的問題,沒有能夠大規模使用,所以只能夠採用最笨的辦法,透過增強戰艦的裝甲來提高戰列艦的生存能力。這也是為什麼“武藏”級的排水量達到了7。5萬噸,還嫌防禦能力不強,而中國的“黑龍江”級戰列艦的排水量維持在了4萬噸左右,卻對防禦能力很有信心的原因了!當然,日本的這些戰列艦最多也只能對抗反艦導彈的打擊,在面對對方戰列艦主炮的打擊時,即使將排水量增加到20萬噸,擁有更厚重的裝甲也無濟於事!

從整體效能上來講,日本戰列艦的生存能力是值得懷疑的,就算是那麼龐大,仍然存在著很大的漏洞。但是無庸置疑,日本這8艘戰列艦的打擊能力絕對是非常強大的,特別是對地打擊能力,幾乎是日本海軍最強大的打擊武器了!而這也就是日本為什麼不重視航母的打擊能力,著重提高航母的防禦能力的主要原因!在日本人看來,航母成為了戰列艦的保鏢,戰列艦才是海軍打擊能力的核心!

其實,在中國海軍才發展戰列艦的時候,也存在著同樣的問題,很多人主張讓戰列艦成為艦隊打擊的核心,而且在第二次朝鮮戰爭後期的海戰中,中國海軍就是遵從這一戰術進行戰鬥的!但是,中國海軍很快總結出了經驗教訓,放棄了這一發展方向,因為將打擊核心放到戰列艦上,存在著非常多的問題!

首先是價值問題,一艘航母連同其攜帶的作戰飛機,其價值是一艘戰列艦的10倍左右,而讓更昂貴的兵器作為隨從力量,在這很大的程度上是一種浪費。

其次,是戰列艦打擊能力的片面性。雖然戰列艦的主炮幾乎能夠摧毀任何目標,但是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無法取代航母攜帶的戰鬥機的。首先,戰列艦發射的炮彈不具備有持續巡邏能力。在戰場上,很多時候是需要在戰場上空一直保持一支打擊力量的,以應付突然出現,而且很快消失的機會,而這隻能依靠戰鬥機或者巡航導彈來完成,戰列艦是無法在這方面有多大的貢獻!另外,就是對小型目標的打擊方面,戰列艦隻能夠望洋興嘆,用主炮去轟擊一些小型目標,就是殺雞用牛刀了!

其實,最嚴重的問題,還是戰列艦的持續作戰能力!透過朝鮮戰爭中的海戰表明,戰列艦雖然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向目標傾瀉數千噸的炮彈,但是限制於火炮,特別是電磁炮的壽命問題,戰列艦能夠持續作戰的時間絕對沒有航母多。而且為戰列艦更換炮管,必須在船廠內進行,中國經過多次實驗,想在航行途中為戰列艦更換主炮炮管,但是最終取得的結果是非常糟糕的,因為在戰時情況下,有著太多的不確定因素,這些都是無法預料,而且有很大的危險性。

可以說,第二次朝鮮戰爭的中日大海戰,在很大的程度上成就了中國戰列艦的威名。但是,中國海軍並沒有盲目的迷信戰列艦的威力,而是經過了深刻的反思,在戰後的大檢討工作中,找出了戰列艦存在在的諸多缺陷,並且最終將海軍發展重點落到了航母上,戰列艦隻是航母的隨從,是艦隊執行對地打擊任務的主要力量之一,而只有航母,才是海戰中的多面手!

可以說,中國海軍是走了一個彎路在發展,但是這並不代表戰列艦已經過時了,其強大的打擊能力,以及在戰場上的心理威脅能力,一直都是戰列艦的最大用途!當然,從“黑龍江”號戰列艦開始,中國的戰列艦具備了另外一個用途,即為航母提供防空掩護,並且在航母身邊提供最後一道防空火力網!而這也是戰列艦在海戰中最主要的用途之一!

當然,日本人並沒有認識到這一點,認為戰列艦才是海戰中的多面手,而這種發展思路上的錯誤,讓日本海軍永遠都不可能成為一支強大的海軍!

出了兩種主力戰艦之外,到2045,日本海軍其他的戰艦,在數量與質量上都與中國海軍相差不多了!大概差別最大的就是潛艇,中國有70多艘核潛艇,其中至少有64艘攻擊型核潛艇,而日本卻沒有核潛艇,即使加裝了最新型AIP動力系統的常規潛艇,在很大的程度上,仍然不是核潛艇的對手。當然,發展聚變型核潛艇是一條出路,只是到204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