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部分(2 / 4)

小說:華夏春秋 作者:圈圈

架防空戰鬥機。

此時,皮定均並沒有立即動用戰略轟炸機,對中將來講,能夠使用自己的力量贏得勝利當然是最好的事情。當然,他並不是不想用戰略轟炸機,而是讓戰略轟炸機承擔了第2波攻擊任務。也就在航母開始放飛戰鬥機與攻擊機的時候,在中國東北以及華北沿海地區的戰略轟炸機也從機場上起飛了,這些戰略轟炸機攜帶的都是重型反艦導彈!

因為雙方艦隊的指揮官都想在第一次攻擊中徹底的擊敗對手,因為現代化的戰爭在很多時候並不容許對方有機會發動下一輪攻擊,所以,雙方派出的第一攻擊波的戰機數量都非常巨大,而這直接導致了第一攻擊波出發的時間延長。中國航母因為採用了新式的電磁彈射系統,四部彈射裝置能夠每分鐘彈射8架作戰飛機,派出所有500架作戰飛機,大概需要10分鐘的時間,再算上戰機在空中編隊需要的時間,至少要等到半個小時之後,戰機才能夠離開艦隊上空。而日本航母採用的電磁彈射系統的效能要差一點,每艘航母每分鐘只能出動6架作戰飛機,而要放出370架作戰飛機,再加上編隊時間,大概需要35分鐘。因為日本艦隊先派遣發動攻擊,所以,雙方的作戰飛機幾乎是同時離開了自己艦隊的上空,殺氣騰騰的向對方撲了過去!

在日本艦隊的攻擊機還在從航母上起飛的時候,伴隨艦隊行動的6艘戰列艦已經離開了艦隊核心,在4艘巡洋艦的伴隨下,以全速向中國艦隊殺去。在日本海軍中,戰列艦一直做為艦隊主要的打擊力量而存在的。按照日本海軍的戰術思想,航母一方面是艦隊防空網的支撐點,而另外一方面,也是打擊對方輔助艦艇的重要手段。但是,因為受到機載反剪導彈效能的限制,日本航母攻擊機對主力戰艦,包括對方的戰列艦與航母的打擊能力並不是很強大。所以,日本一直將戰列艦作為絕對的打擊主力。在任何一場海戰中,都應該先由航母奪取交戰海域的制空權,然後再由戰列艦解決對方主力戰艦。所以,日本的戰列艦速度達到了60節,而且有著非常強大的裝甲防禦力量,主炮的口徑也超過了中國戰列艦。這些,無疑都是在加強戰列艦的地位。

這次,日本艦隊仍然是按照這一戰術思想在作戰,只是在戰鬥中,增加了航母的作戰負擔。航母出動的攻擊機群不但要打擊中國艦隊,同時也要牽制住中國艦隊的行動,為戰列艦的行動提供時間。此時,中日艦隊之間的距離為850公里左右。而中國戰列艦支隊距離日本艦隊只有700公里。所以,日本戰列艦至少需要2個小時的時間,才能夠威脅到中國主力艦隊,同時,還要面對中國戰列艦支隊的兩艘戰列艦的威脅。

此時,中國部署在前沿的兩艘戰列艦的價值就顯現了出來,日本的戰列艦要想突破這兩艘戰列艦的防禦線,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且這至少將為中國艦隊爭取到2個小時以上的時間,也就是說,中國艦隊還可以從容的多進行一輪空中打擊。而這也是戰爭勝利的基礎,也許,當初海軍部在制訂作戰計劃,讓兩艘“太湖”級戰列艦靠前部署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了這一點吧!

在發現日本戰列艦脫離了主艦隊之後,此時承擔了戰列艦支隊指揮任務的席林少將讓艦隊進入了最高戰備狀態,並且請求皮定均中將為他們再派遣兩艘戰列艦,最低也要對日本的戰列艦進行重點打擊,減輕他身上受到的壓力。

在權衡再三之後,皮定均中將只是決定讓空軍派遣了兩個攻擊機中隊,對日本戰列艦支隊進行襲擊,同時命令席林儘量與日本戰列艦遊鬥,不要正面對抗,以纏住日本戰列艦支隊,爭取時間!其實,皮定均心裡很清楚,如果將主力艦隊中的4艘戰列艦派遣出去的話,他們將在戰鬥中佔據優勢。但是,現在艦隊防空任務,特別是為航母提供貼身防衛的任務必須由戰這四艘戰列艦來承擔。很明顯,這四艘戰列艦上裝備的12門粒子炮,遠比任何一種巡洋艦上的4門粒子炮強大得多。而且,戰列艦的防禦能力讓其能夠抵抗住日本導彈的打擊,而巡洋艦卻不具備這一能力!為了保護艦隊的主力,讓航母能夠發揮出更大的力量,皮定均其實已經放棄了席林指揮的戰列艦支隊,如果能夠用戰列艦支隊換來整場海戰的勝利,那絕對是值得的事情!

其實,到這裡,就能夠明顯的看出中日兩國海軍戰術思想的差別了。中國一直將航母作為海軍的絕對主力,而戰列艦隻是在特定的戰場上,發揮特定作用的戰艦,並沒有能力取代航母的位置!而這次,中日艦隊的實力相差並不大,而最終也正是雙方的戰術思想不一樣,導致了兩支艦隊的結局完全不一樣了!

10點15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