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如果要達到摧毀歐洲戰略打擊力量的目的的話,那麼需要動用至少40%的戰略轟炸機部隊,同時要投入大概1000架左右的戰術飛機,另外還必須要在羅馬尼亞,西班牙與希臘獲取到幾個可以部署這些戰術飛機的空軍基地!”總參謀長的回答相當迅速,雖然這次行動最初並沒有設計到這一方面的問題,但是作為一個超級大國的軍事指揮總部,總參謀部必然會準備好充足的戰爭計劃,針對任何可能出現的情況擬訂一個比較完全的作戰方法,而到危機爆發的時候,就可以在這一計劃上迅速的做出更加切合實際的作戰方案來。而這就是總參謀部在和平時期的主要作用,顯然,這次,總參謀部的準備是相當充分的。
“那麼,我會盡快與這三個國家聯絡的,而我們的空軍什麼時候可以出發?”
“12小時之內就可以完成動員,而到達目的地的時間不會超過24小時,同時,我們也要動員一部分戰略空運力量,來運送必要的後勤裝置與人員!”
“好吧,這事你就馬上去安排,等下我就與這些國家的首腦聯絡,他們不會反對這一行動的,畢竟奧爾特加發出的不僅僅是威脅!”
“我們還應該加強情報方面的工作,我想,這方面的事情最好交給國安部與軍情局去做,必須要兩個情報機構聯合行動,我們才能夠確切的掌握歐洲戰略打擊力量的部署與儲備情況,這樣才能夠保證準確的摧毀歐洲現在手中擁有的核力量!”魯毅補充說明了一句。
“對,情報工作方面的問題我們不應該忽略掉了,那麼,軍情局與國安部就應該配合總參謀部,儘快做好打擊的準備,這大概需要多久?”
“不會超過兩天,情報蒐集工作基本上已經到位了,主要是情報分析,而其中很多問題需要由情報分析員來完成,電腦無法代替人的所有工作!”國安部長很尷尬的做了回答。國安部主要負責技術偵察方面的工作,比如使用偵察衛星與電子偵察飛機等等,這些都是由國安部來安排的。而電腦技術再發達,也永遠無法在情報這一行業中取代人的位置,因為很多東西都只有人才能夠判斷其簡直,電腦程式永遠做不到這一點。所以,情報分析員在情報工作中的重要性就相當的明顯了,而人的工作效率是相當有限的,即使國安部有成千上萬的情報分析人員,但是要處理堆積如山的情報,卻並不是一件可以立即就辦好的事情!
“那我們就抓緊行動吧,在行動之前,我需要情報部門與總參謀部的最終報告,另外,政府也要做好配合工作,現在,大家就分頭去忙吧!”
很快,中國的戰爭機器就調動了起來,在柯敏明親自出面的情況下,西班牙,希臘與羅馬尼亞三國立即就同意向中國空軍提供基地,當然,他們也害怕遭到奧爾特加的核武器襲擊。而阿根廷,坦尚尼亞,智利,伊朗,埃及,沙特等國家在明白了奧爾特加的宣言不僅僅是威脅之後,也紛紛解囊,向歐洲獨立國家提供支援,當然這主要是資金上的援助,並且還花費重金從中國購買了更多的防禦系統。接著,中國艦隊開始在地中海封鎖義大利,並且控制了馬耳他島,爭取迫使義大利儘快投降。
對於中國的這一強硬態度,美國人的反應是相當冷淡的,因為美國不擔心奧爾特加會將矛頭對準他,如果中國被迫在歐洲問題上採取更全面的措施的話,那對美國來講還算得上是好事。而也就在這種氣氛之中,核戰爭的陰影降臨了!
第七章 斬斷核手
第七章 斬斷核手
奧爾特加確實是說做就做的人,就在其宣佈要在戰爭中使用核武器的當天,他就下令,把那些封存起來,原本是做為研究的核彈頭重新武裝了起來,但是,在此之前,部隊卻必須要先找到適合運載核彈頭的工具,而不是僅僅擁有了核彈頭,就萬事大吉了。
前面已經說過了,在全面銷燬核武器條約中,也嚴格的對核武器的運載工具做了限制,雖然核武器的投送方式非常多,一些戰術核武器不但可以透過導彈與飛機投送,甚至可以用迫擊炮或者是人工的方式引爆,但是,所有的戰略核武器的投送工具就只有兩種,即飛機與導彈,而主要是戰略轟炸機與戰略彈道導彈。這兩種運載工具也就是條約中重點要銷燬的了。所以,當奧爾特加準備重新啟動核武器的時候,他卻缺少有效的運載工具,而無法將核武器投擲到目標上空,那麼核武器就沒有多少實際的用處。因此,歐洲聯合政府現在不是缺乏核武器,而是缺乏運載核武器的工具!
改裝飛機是比較容易的,如果僅進行有限的核打擊,那麼改裝一些戰術攻擊機就已經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