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的預測仍然顯得太保守了!
為了準備好這次的作戰行動,在兩個多月的時間內,中國已經在太平洋戰區內集中了至少30萬的陸戰隊,另外還有數十萬陸軍部隊正在集中,而且幾乎都是陸軍的精銳部隊,這以第3集團軍群最具有代表性。另外,空軍也在太平洋戰區裡部署了至少4支戰術戰鬥機部隊,還有部署了數百架戰略轟炸機,數千架運輸機等龐大的作戰力量!
從準備的兵力來看,這算不上很多,至少對開闢一個新戰場來講,這算不上多,但是這些部隊的戰鬥力是絕對無法忽視的。大部分部隊都有豐富的作戰經驗,其中陸戰隊幾乎都參加過太平洋上的戰鬥,並且在夏威夷戰役之後進行了大量的訓練,包括很多拓展性訓練。這其中以莫懷聰特意組建的幾支陸戰隊快速突擊部隊最具有代表性,這些部隊幾乎就是按照陸軍輕型突擊部隊的方式組建的,不但具有兩棲進攻能力,而且有著強大的低空突擊能力,這也算得上是陸戰隊本身的一次變革吧!同樣的,陸軍參戰部隊的戰鬥力就不用懷疑了,如果有人懷疑第3集團軍群的戰鬥力,那麼他就犯下了一個嚴重的錯誤!而空軍參戰部隊雖然在整體素質上不如陸海兩軍,其中新手很多,但是當時空軍方面集結的優秀部隊並不少,比如參加了歐洲戰爭的第2航空隊,以及第3航空隊都被調了過來!因此,從這些部隊的戰鬥力上來看,這絕對算得上當時中國陸海空三軍最精銳部隊的一個超級組合了!
除了陸海空三軍之外,另外還有一點值得注意,這次中國天軍也將參加常規作戰行動,這也算得上是一個第一吧!自從在第三次世界大戰之前的那場中俄戰爭中,中國天軍就有著精彩的表演,但是毫無疑問的,天軍的作用在這之後就沒有太大的表現了!特別是在第三次世界大戰中,雙方都沒有太重視天軍的作用,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三個!
一是天軍的高成本性,決定了其在高消耗的常規戰爭中難以承擔起主力的任務。說白了,就是天軍的價值太高了!一架空天戰鬥機的採購價格是一架空軍空中優勢戰鬥機的20倍!而一架空天轟炸機的價值則是一架最先進的戰略轟炸機的5倍以上!即使是這樣,天軍作戰飛機的效能卻並沒有太大的提高,甚至在某些方面還比不上空軍的戰機。比如,一架空天轟炸機一次只能夠攜帶5噸彈藥,這個掛載量甚至比絕大多數空軍的戰術攻擊機都要低!而一架最先進的戰略轟炸機的載彈量是空天轟炸機的十倍以上!雖然空天轟炸機能夠以快得多的速度飛抵戰區,並且進行敵人幾乎無法抵抗的轟炸,但是空天轟炸機在起飛之前的準備工作,以及在返航之後的維護工作都需要很多的時間。因此,這一比較起來,其實空天轟炸機平均一次任務出動所花費的時間並不比戰略轟炸機少多少!這些因素,毫無疑問的限制了天軍的作戰使用!即使是在小規模的地區戰爭中,天軍能夠發揮一些重要作用,這本身是帶有很大實驗與檢驗性質的,而真正到了大規模戰爭時期,自然不可能把寶貴的國家財富拿來做實驗了,雙方都要用最穩妥的辦法,最低的成本來贏得戰爭,所以天軍也自然失去了在常規戰鬥中的價值與地位了!
二是天軍的力量並沒有強大到嘴硬在戰場上形成絕對的優勢!其實這是由第一個問題引來的,因為天軍的發展成本都太高,雖然在戰爭爆發之前很多年,中美雙方每年都會投入大量的資金用於天軍的建設,比如在戰爭爆發之前20年,中國平均每年分配給天軍的軍費佔到了總軍費的18%,而美國天軍的經費水平也差不多。但是,這些投入的結果卻並不讓人感到理想,雖然天軍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常規作戰能力,但是卻不足以對戰爭產生決定性的,至少是重大的影響!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即戰爭中天軍的側重點其實並不在常規戰場上!自從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雙方都迅速的摧毀了對方的太空軍事系統,所以,很快,太空成為了天軍的主戰場!雖然在本書中很少描寫這方面的戰鬥,但是當時的太空絕對不平靜,因為雙方都在賣力的重建著太空軍事系統,而這就是天軍最基本的職責,打擊對方的太空軍事系統,保護自己的太空軍事系統,並且與對方的天軍進行對抗,這就耗費了天軍絕大部分的能力,因此,要想天軍用有限的兵力再在常規戰場上發揮重要的作用,這確實有點過分了!
當然,這並不表示天軍就放棄了在常規戰場上的努力,比如天軍提供的情報,對任何一位指揮官來講都有著重要的意義,甚至在很多時候,這都成為了戰場指揮官最重要的情報來源!但是,這不是僅僅的貢獻。這次,天軍只誕生了一位大將,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