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所以,美國的研究也僅僅停留在概念研究上。事實上,美國海軍對這種能夠攜帶成百上千架作戰飛機的海上移動基地的需求並不是那麼的緊迫。
如果與中國海軍對抗的話,這種移動緩慢,而且防護能力極低的海上基地是很容易受到中國潛艇以及導彈攻擊的。別的不說,僅僅是中國的那些戰術彈道導彈,恐怕就會讓這種海上基地難以施展開來了。如果是與別的國家對抗,以美國海軍的航母實力,也不存在難以奪取制空權的問題,而且美國還有12艘兩棲登陸艦,12艘綜合登陸艦,以及眾多的海上預置艦,其投送能力非常強大,所以並不存在英國海軍所面臨的問題。因此,美國轉變了以前的思維模式,放棄了這種難以在激烈海戰中,特別是對方有強大的攻擊能力的戰鬥中生存下來的武器系統。但是,英國的情況卻完全不一樣了。
英國海軍的航母並不強大,其實將“無敵”級稱為航母,本身就很勉強了。“無敵”號最多攜帶20多架垂直起降戰鬥機,而美國的任何一型兩棲攻擊艦在必要的時候都能夠攜帶40架以上的垂直起降戰鬥機!就算放寬到歐洲層面上來看,算上法國,義大利以及西班牙的海軍,其航母力量都並不強大。義大利與西班牙的那兩艘與“無敵”級差不多的航母自然不用提了,就算是法國的中型航母,也無法與美國的超級航母相提並論。即使後來加入了英國的“海洋”號,以及法國的“密特朗”號這兩艘重型航母,但是在一個強大的空軍面前,仍然缺乏有效的制空手段。所以,英國其實也有點被迫的建造了這種有強大的攻擊力,但是卻缺乏自我保護能力的武器系統。
在英國的“海上移動基地”在阿森松島附近海域進行著緊張的組裝以及訓練工作的時候,以“戴高樂”號,以及“密特朗”號為主力的歐洲艦隊仍然在前線繼續牽制著阿根廷空軍,利用著每一次機會,對阿根廷空軍進行騷擾與打擊,另外,他們還肩負著另外一個任務,就是搞清楚阿根廷空軍為什麼每次都能夠獲得準確的情報,對歐洲的攻擊機部隊進行準確的攔截!
10來天的戰鬥中,歐洲聯合艦隊主要是依靠巡航導彈在對馬島上的阿根廷軍隊進行打擊,其艦隊的戰鬥機的主要任務只是牽制阿根廷空軍,讓阿根廷空軍無法對艦隊發動攻擊。其實,在這期間,歐洲國家的領導人已經產生了分歧,而且這個分歧還不小。
英國政府認為,要想迅速的結束戰爭,並且獲得勝利,最好的辦法就是對阿根廷本土進行打擊,而且,現在時機也已經成熟了。現在大部分的阿根廷戰機都被牽制在了馬島的戰鬥中,其本土的防空能力並不強大。從英國獲得的情報來看,當時在阿根廷本土上,就只有200來架戰機可以用於本土防空作戰。而阿根廷的海岸線有數千公里長,就算將這些防空戰鬥機都集中在北部重要地區,也無法有效的阻擋歐洲艦隊的攻擊。所以,此時對阿根廷本土,特別是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發動攻擊的話,肯定會打阿根廷一個措手不及。而且從戰術上來看,還能夠讓阿根廷將部分在馬島周圍的戰機撤回來,減少在馬島上的制空力量。這不但能夠打擊阿根廷計程車氣,還能夠分散阿根廷的力量,無疑是一舉兩得的事情,正好適應了歐洲艦隊的需要。所以,英國政府極力主張對阿根廷本土發動攻擊。
以法國為首的大部分歐洲大陸國家並不支援對阿根廷本土發動打擊,道理很簡單,這將釀成一場全面戰爭。從本質上來講,歐洲大陸國家並不希望擴大這場戰爭。現在經濟危機才結束,很多國家都需要提高國內的建設投入,如果戰爭規模擴大的話,只會將有限的國力過多的消耗在戰爭上,而不是用到國內建設中去。而歐洲大陸國家支援英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加快歐洲一體化程序,為歐洲的統一打下基礎。而戰爭擴大了的話,即使最後獲得了勝利,這對歐洲的統一都沒有任何的幫助,只會產生更大的破壞,因為一個破爛的歐洲,是絕對無法統一到一起的。另外就是外交方面的壓力了,隨著中國首先開始轉型,法德兩國都已經認識到,後面的世界裡,建設將成為主要的潮流,而且中國已經開始從這場戰爭中大發軍火財了。而擴大戰爭,只能讓中國獲得的利益更多,另外這也將破壞與中國的關係。在此情況下,歐洲大陸國家的本意,並不是完全要依靠戰爭來獲得最後的利益,如果只是想獲得利益的話,如果談判能夠達到這樣的目的的話,那就最好了。所以,在此情況下,法德兩國已經開始與中國秘密接觸,希望由中國出面,讓這場戰爭能夠透過談判來解決,也就極力反對對阿根廷本土發動打擊了。
因為這個問題,英國與歐洲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