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就是這麼一回事,不管前線打成個什麼樣,最終還是為政治服務的。換句話說,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是用一切和平手腕無法解決問題的時候,所被迫使用出來的辦法。而政治總是為國家利益服務的,美國當初支援印度,是希望印度能夠贏得這場戰爭,以此來滿足美國的國家利益需要,同時也能夠讓印度達到自己的目的。而現在,局勢發生了變化。美國取消了對印度的支援,照樣是為了滿足美國國家利益的需要,因為這場戰爭再持續下去,對美國的害處已經超過了好處!也許,站在美國的立場上來看,拋棄印度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站在印度的立場上來看,被拋棄,就絕對是件舒服的事情了!
哈維斯猶豫了一會,還是尷尬的敲響了門,雖然他知道,要面臨的不是一件高興的事情,但是該來到的還是要來到,該面對的還是要面對。只是不知道,印度人有這樣的覺悟嗎?
第三章 下山猛虎
第三章 下山猛虎
戰勝是不會因為某一邊有特殊情況而發生改變的,即使是此時,印度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戰場上的情況仍然不會發生改變,因為中國並不會因此而改變自己的戰略計劃。所以,當印度陷入混亂之中的時候,中國解放軍還正利用上了這段時間,擴大著戰爭的勝果。
新戰場上的進攻開始之前,羅開曾經很擔心解放軍的進攻會遭遇到印度人的頑強抵抗。但是,實際情況與他的預測差了很遠,畢竟,羅開無法預料到美國竟然會在這個節骨眼上放棄對印度的支援,讓印度不戰自亂了!
作為主攻部隊的36軍是從霍馬林西面的欽敦江主河道左岸出發的從這裡到印度邊境線只有30公里不到。在突破了印度的第一道防線之後,36軍迅速的將部隊集中了起來,朝因帕爾發動了猛攻。此時,36軍的進攻之花了不到5個小時,進展遠遠的超過了先期的計劃。
因帕爾是印度曼尼普爾邦的首府,位於欽敦江的一條支流的上游,是印度東部突出地區最東面的重要城市,也是印度面對緬甸的第一道防線的支撐點。同時是印度防禦中國從北面而來的打擊的後方支撐點。對於印度東部地區的第一道防線來講,因帕爾處於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但支撐著印度的前線部隊,同時也是前線部隊的指揮部所在地。而這裡,更是印度控制東部少數民族地區的重要地點。所以,印度一直將因帕爾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上。只是印度人大概從來沒有想到過,中國的主攻方向不是在北面,而是從緬甸方向而來的。光是這點判斷上的失誤,就足夠印度人好受的了。
中國在緬甸修公路的時候,連美國人都沒有察覺到,那就更別說印度了。而且,在36軍發動進攻之前,中國部署在西藏南部地區的4支輕型化山地軍一直在積極的活動著,讓印度人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同時也吸引著印度人的注意力。所以,印度將主要的防禦方向擺在了布拉馬普特拉河一線,從東面的薩地亞,到西面的迪斯布林,印度一共修建了3道防禦陣地,防禦縱深達到了100公里左右,幾乎把整個面向中國的地區都變成了防禦陣地。而為此,印度甚至還遷徙了150萬當地居民!可見,印度人在防禦上下的工夫還是不少的。
當然,印度也曾想到過中國會從緬甸方向上發動進攻。因為從這裡能夠直搗印度東部地區的腹地,威脅到正面防線的後方。所以,按照印度的預計,中國即使從緬甸方向發動進攻,那也只是輔助正面部隊的行動。所以,印度在因帕爾東面,只部署了一道防禦陣地,防禦縱深不到20公里。很顯然,這樣的防禦能力,是無法抵擋住中國解放軍36軍這支重型軍的打擊的。而正是因為這個戰略方向上的判斷失誤,讓印度的正面防禦變成了擺設!
說到名氣,36軍絕對比不上另外幾支中國王牌部隊,說到歷史,36軍也無法與大多數從紅軍時代就已經存在的部隊比較,因為他們是在第一次對越自衛反擊戰之後成立的。但是,要說到部隊的戰鬥力,恐怕36軍並不比任何一支部隊差。當年36軍成立的時候,就是以應付高強度現代化戰爭為目的,而從幾支老牌部隊中各抽調一部分而成立的,可以說是集中瞭解放軍的精銳部隊。而在建立之初,36軍幾乎成為了一支實驗部隊,一邊建設,一邊改進中國解放軍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暴露出來的問題。而在1991年爆發的海灣戰爭給中國解放軍高層領導以非常強烈的震撼,美國軍隊所體現出來的空地一體化作戰,美國軍隊對電磁資訊權的控制能力,以及美國地面部隊在戰鬥中所表現出來的強大與精確的火力,讓中國解放軍的將領發現自己手裡的部隊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