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
所謂MT類似於我們國內學校學生的野營。一般是在每年的春天,大學新生入校不久,對大學生活還很陌生,MT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讓老大學生(前輩)帶著新大學生(後輩)一起活動,增進感情而進行的。韓國大學生住在校園的很少,再也不像國內大學還編班級,同學之間是以課程為中心相互認識的,只有同選一門課才會認識。所以別說同在一個學校不認識,甚至同在一個系一個年級的同學相互不認識的都不奇怪。一般學生會幹部都是三四年級的學生,在韓國低年級生對高年級生畢恭畢敬,在路上見著老生像見著老師一樣,點頭哈腰,口裡叫著“學長/前輩”。這種狀況很像日本。
這次朝鮮大學中文系MT活動地址選在全羅南道所屬的靈光郡的一個海邊小鎮。上午九點兩部學校大巴將學生們送走了。我和系主任及其他幾個教授十一點才動身分坐兩個小車出發。約十二點半到靈光郡城,這裡的黃花魚非常有名,我們在一家餐館吃午飯,品嚐黃花魚,結賬時,6個人竟花了9萬韓元。約2點到達學生們的宿營地——面對大海的一家小客棧,學生們在客棧外還樹著一面中國的五星紅旗。學生們見著系主任領著一干教授來看望他們,一片歡呼。兩點半在退潮了的海灘上舉行了莊重的MT開營儀式,全體營員約90名大學生,來不來完全憑學生興趣,以一二年級為主,三四年級的不多。學生以年級為單位列隊席地而坐,在佇列前放著一張桌子,上置一熟豬頭、一碟水果、一碟糕點,點燃一對臘燭,先由學生會主席宣讀一篇祭文,內容大約是:歡迎新生入校,祝願新老同學友愛互助;希望大家圓滿完成學業,前途似錦;敬祝師長們身體健康、學術成果豐碩、順利晉升;祝願朝鮮大學中文系不斷進步;祝願自己的祖國更加強盛……念畢將祭文點燃化為灰燼。然後是各個代表發言:新生、女生、學軍團(在校服兵役的大學生)、教授。每個發言者首先均跪在供桌前三叩首、喝過司儀遞來的米酒再起身,每人發完言後,無一例外從身上掏出鈔票塞向供桌上的豬頭的耳朵、鼻子裡,多少不等,系主任發言後捐了五萬元,引起一片歡呼。
我代表外籍教授發言並捐了一萬元。我說:“親愛的同學們、同事們,今天有幸參加這個隆重且莊嚴的開營典禮,我感到十分興奮。看到古老的東亞文明傳統在貴國保持尚好,我有很多感慨。孔子是我們共同尊敬的先賢,我們應該像他所教導的那樣,和諧地生活著。我會珍惜在朝鮮大學中文系任教一年的經歷,今後更會倍加懷念和你們相處的日子,懷念今天大海邊的典禮。祝同學們學習進步、祝同事們事業有成!”我的發言,老師們和高年級的大概聽懂了。
典禮結束後三點多鐘,我們這些老師和學生們一起在海灘上踢了一場足球,5點我們回光州,學生們則要在那裡住上兩夜。我的一個四年級學生(也就是這次活動的總指揮,學生會主席)告訴我,接下來兩天的活動有:清晨趕海、登山比賽、篝火晚會、中文演講(選出一位MrChina、一位MissChina)、老生向新生介紹大學學習與生活。韓國社會極為流行的前輩後輩關係大多是透過這種集體活動凝結的。
圖注61:MT開營儀式:在擺著犧牲(豬頭)、點著臘燭的案桌前,前輩給後輩訓話、宣讀對孔夫子的祭文——
韓國電影壓倒好萊塢——
2004年3月26日週五晴
因為學生參加MT活動停課,晚上的課不用上了,故沒到校。一天在家讀新出的《ChosunWorld》我將此譯作《朝大視界》。自從新校長上任後,朝鮮大學治校的班子也換了不少,連《朝大視界》的執行主編也換了,原來的是我的朋友,也是介紹我來朝鮮大學任教的KIM教授。但換主編後的雜誌風格變化不大。我首先看校園調查(Survey)欄目,本期的題目是“繁榮發展的韓國電影產業”(BoomingKoreaFilmIndustry),早就聽說韓國電影近幾年進步神速,韓國人甚至認為,他們的電影一點不比好萊塢電影遜色,韓國電影出口也看好,還源源不斷進入中國和其他東南亞國家市場,我想透過這個調查來了解韓國電影的大概趨勢。
該雜誌記者調查了150個朝鮮大學的在校生,當問到“上個月,你看了幾部電影時”,結果是:一部沒看的只有0。6%,42。7%的受訪者看過一兩部,30。7%的人看過三四部、有13。3%的人看過五六部,還有7。3%的人看過七八部。
當問到“在你上月看的電影中,有幾部是韓國產電影”,結果是: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