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王身份尊貴,你能蒙他接見的機會不大,有什麼事王爺自會讓王府內司管事太監與你商量,如果管事太監和你商量生意上的事情,你儘可含糊下來,等回來以後再與我商議,就算王爺親自見你,也不必過於擔心,只要你能瞞得過家人和朋友,要過齊王那一關是很容易的。”
夏潯吃驚地道:“什麼?還要和王爺打交道?”
夏潯的表情緊張起來:“咱們……咱們……這……謀反之事,不會……與齊王有關吧?”
見他畏怯的神情,張十三不禁暗暗擔心:“這個小子是個沒有見識的鄉下人,平生見過的最大的官兒想必也不過是里正戶長一類的人物,哪裡見過貴人?我們告訴他是奉皇命而來,若見其他人物,足以壯其膽,可若讓他知道我們要對付的人是一位王爺,恐怕這小子就像那十二歲殺人的勇士秦舞陽,一見齊王就要唬得面無人色,縱然他的言行扮的再像,豈不惹人生疑?沒見過大世面的勇士,到了王侯面前也很難淡定自若的。”
想到這裡,便微笑安撫道:“荒唐,怎麼會與齊王有關呢?齊王是當今皇上的兒子,皇子會造皇上的反嗎?”
夏潯一臉不信地道:“若與齊王不相干,那……那大人們奉聖旨而來,只要說與王爺知道,一同緝拿叛賊也就是了,何必……何必還要如此隱秘,連王爺都矇在鼓裡?”
張十三被他氣笑了,暗道:“這個刁民雖無甚麼大見識,人倒不傻,這也不錯,若他蠢成安立桐那副模樣,老子就算拿出十成的力氣來教他,怕他也不堪造就。”
想到這裡,張十三心中一動,忽地想到一個絕妙的理由,便道:“你要知道,這意圖造反的人,可能是在教的人,也可能是王府屬官。白蓮教的人慣於隱匿身份,依附豪門,暗行不軌之事;而王府屬官呢,王爺們有兵有錢,權柄極重。如果有些膽大妄為的王府官想以從龍之功而求一世富貴,效仿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故事,因此圖謀不軌,先行謀反之實,再迫藩王就範,也不是不可能的。
然而,目前證據不足,這些還只是我們的猜測,如果我們大張旗鼓赴王府查案,最後卻查證不實,豈不傷了皇上與齊王之間的父子親情?又或者我們訊息有誤,這蓄意謀反者與王府並無切實關係,我們這般冒冒失失赴王府查辦,豈不打草驚蛇?”
夏潯鼓起勇氣道:“那麼,讓王爺為之保密,暗中協助,不就成了麼?縣衙的差官老爺們到我們村子裡來緝捕盜賊時,就是先通知戶長,暗中協助的。”
張十三眉尖一挑,沉聲道:“造反大案,與差官捕盜能相同麼?你雖居於鄉下,孤陋寡聞,也該聽說過潭王自焚的事吧?造反一事,誰知道王爺寵信的人或他親眷好友是否牽涉其中、牽連多深,事情沒有查明之前若讓齊王知曉,一旦王爺憂懼過甚,重蹈潭王舊轍,誰敢承擔責任?”
幾年前,潭王朱梓的大舅哥寧夏指揮於琥被人告發是胡惟庸叛黨,潭王朱梓為此惶恐不已,朱元璋聽說後遣使慰問兒子,還特意召他回京覲見,誰知朱梓卻以為父皇是想召他回京問罪,憂懼之下竟然自焚而死,因為朱梓無子,他的封國也就此撤消了。
這件事轟動天下,朝廷為此還特意發了邸報,將這件事情的詳細情形源源本本告諭天下,以致普天之下無人不知,聽張十三的說法,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皇上在查辦齊王府謀反案時才慎之又慎,擔心處理不好會把齊王這個兒子也給“嚇死”,因此錦衣衛們才格外小心。
好說歹說,總算把夏潯安撫下來,張十三長長地出了口氣,舉起斟滿葡萄酒的銀盃,微笑道:“要喝點嗎?”
夏潯搖頭道:“我不渴。”
張十三拿起夾子,從銀盤中夾了幾塊晶瑩剔透的冰塊,放進自己的杯子,輕輕搖了搖,聽著那叮叮噹噹的悅耳響聲,輕輕呷一口美酒,慢條斯理地道:“你應該喝一點的,楊旭最愛喝的酒有兩種,一種是冰鎮的葡萄酒,一種是自家釀的老酒,這就是其中之一。”
“是!”
夏潯從善如流,忙也斟一杯酒,學著張十三的樣子,放幾塊冰進去,輕輕搖晃著,看著那紅的酒液白的冰塊在銀盃中盪漾出迷人的色彩,然後輕輕抿了一口。
張十三見他學的似模似樣,不禁莞爾一笑,又道:“這楊文軒是應天府江寧人氏,在那邊,楊家有一個龐大的家族,不過那邊的事情你知道一點就成了,不需要理會太多,這裡是不會有人向你打聽那邊的事情的,而且,楊文軒的父親之所以到青州來,就是因為當年和家族起了衝突,這才憤而離鄉,他們父子二人都不喜歡聽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