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眼看著當今皇帝年事已高,近來頻頻生病,恐怕龍馭賓天之期為時不遠了,到時候皇太孫登基大寶,黃子澄這位帝師就要成為權傾朝野的人物,於公於私,這個面子必須得給。
饒是如此,本著一貫小心的態度,他還是派人暗中調查了一下夏潯的身份,知道他是青州生員,當地有名的富紳,好像和齊王府還有些往來,關係比較密切。這他倒不擔心,在一位未奉詔諭,永遠不得離開藩國半步的親王和未來的帝師之間,誰對自己這個京官更有助益,那是一目瞭然的事。
因此,案子還沒審,勝敗已在他的心中了。
應天府尹很少親自審理這種小案子,但是如果主審官有那心情,那也未嘗不可。宋太宗當年還在金鑾殿上親自審理過市民丟了一口豬的案子呢,最終還不是傳為美談?
夏潯趕到應天府衙門,情景一如當日在江寧縣的情景,不同的是,這一遭兒楊氏家族已做了充分的準備。那十八家家中牲畜被屠殺一空的人仍然跪滿了整個大堂,而以楊文武為首的那些人,身上卻都裹著白布條子,也不知道一個個傷得有多重。
案子一開審,先由原告楊氏族人說話,楊家舊宅現在已被推平了,正在重新建造,這些情況那些族人一清二楚,所以他們眾口一詞,都說楊旭的祖屋疏於照料,受風雨侵襲、竊賊光顧,早已門窗一空,四壁漏風,不堪使用,還是族人們好心,把楊鼎坤當初留下的供桌靈位搬到壁角予以照料。
至於他們佔用了楊家的地方飼養牲畜,也儘量含糊其辭,農家院落本來就大多要在院中飼養牲畜的,門窗若開著,雞鴨貓狗的躥進屋去也屬尋常。本來一樁把人家屋舍當成牲口圈,汙穢人家亡母靈位這樣天人共憤的大事,被他們三言兩語便說得理直氣壯了。
要找證據?他們有的是人證,而夏潯在本地找不到一個人肯仗義出頭為他作證,府尹大人雖然做出一副公正嚴明,不偏不倚的模樣,但那一臉森然如同閻王的表情,已經喻示著夏潯今日官司的結局了。
彭梓祺很機靈,她在堂上觀審,眼見風向大變,而府尹大人的態度明顯是傾向於楊氏族人一邊,夏潯雖佔了理,卻既無人證、也無物證,後果大為不妙,她立即退出公堂,飛身上馬,直奔中山王府去了。
第127章 小郡主的香囊
中山王府號稱南京第一廣廈,佔了南城的一半。中山王府在南城的中央,東南是貢院。再往東過秦淮內河,是中山王府最大的東花園。
附近不遠處的莫愁湖也是中山王府的私人園林,這裡是禁地,附近五里以內,嚴禁閒雜人等接近,犯禁者送官究治。據說這座湖和湖邊不遠處的那座勝棋樓是當今皇帝與徐達下棋時,徐達在不知不覺間竟把手執的棋子兒擺成了萬歲兩字,而且還贏了朱元璋,朱元璋敗而反喜,一時高興,便把這樓連著這湖都賜給了徐家。
其實這都是民間傳說,當皇帝的哪能幹那麼不靠譜的事兒,為一局棋便把江山胡亂封賞下去。勝棋樓和莫愁湖是徐家的產業不假,原因卻是因為中山王徐達是大明開國第一元勳,也是朱皇帝唯一信任不忌的名臣。他沒在郭子興放棄朱元璋的時候取而代之;也沒有在陳友諒圍攻朱元璋的時候棄之而去;自己的意見和朱元璋的決策不統一時,也是隻有堅決執行。
而且立國之後,他是少有的幾個不飛揚跋扈、貪汙索賄、攬權不放、結黨營私的大臣,因而成為大明開國功臣中少數幾個獲得善終的,而且封了王的人,封王就要有封地,莫愁湖附近便是中山王的封地。此刻便有一行人,從徐傢俬有的莫愁湖,正往中山王府行來。
中山王府既有崇樓廣廈,也有亭閣臺樹,巍峨雄偉、古相纖麗,交相參差,山水相融,一步一景。過來的這群人有三十多個,除了中間兩個白袍的公子,其餘人等俱著青色騎裝,肋下佩刀,一看就是精悍勇武的侍衛。
朱元璋是個十分注重禮儀秩序的人,在他的治理之下,無論建築、服飾、儀仗,各個方面輕易沒有敢僭越的。
在朱元璋治理之下,敢予僭越的也不是沒有,他的親侄子僭越了,飛揚跋扈,囂張不可一世,儀仗同太子之禮,雖然這個侄子一向受朱元璋喜歡,最後還是被他給賜死了,另封了這個侄子的兒子為王;大將軍藍玉僭越了,打跑脫古思帖木兒之後,居然睡了他的王妃,壞了朱元璋羈絆蒙古貴族的懷柔政策;得勝還朝時嫌城守官開門慢了些,居然命令大炮轟開城門,如此種種,埋下了朱元璋心中的殺機。
如今在這應天府內,可沒有人敢僭越禮制的,這一行人只有兩個主人,就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