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爺看不慣他隨波逐流、得過且過的臭德性,哪肯讓他輕易遂意,這份功勞最終還是落到了張信手上。
其實,就算夏潯此刻在北平,這份功他依舊是搶不去的,因為夏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第一,朝廷動手的具體時間,他是不知道的;第二,他不是北平官員,如果貿然向燕王進言,說朝廷馬上就要對燕王動手,他拿不出任何憑據,如果隨便找個理由說本山人掐指一算……那他就成了妖人,早晚必受朱棣的猜忌;第三,也是最最關鍵的一點:他不知道盧振和李瑞的叛變,史書所載不詳,他只隱約記得長史葛誠似乎是投靠了朝廷,而行動的關鍵實是盧振這個燕王府侍衛指揮。
如果他此刻在北平,對燕王說朝廷馬上就要對燕藩下手,並且檢舉了葛誠,那麼次日一早,指揮使盧振突然發難,他將和燕王朱棣一齊束手就擒,真應了羅克敵那句話:“誅你滿門,夷你全族,受刑之日,對我說一句你錯了!”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張信的地位僅次於張昺和謝貴,而且他是北平軍隊的直接指揮者,所以盧振已然倒向朝廷的事他是知道的,張信把葛誠、李瑞、盧振的訊息向朱棣合盤托出,朱棣只驚出一身冷汗,立即下令把這三人逮捕。
等到張昺謝貴率兵包圍燕王府的時候,朱棣在府中依著盧振與謝貴的約定發出訊號,張昺謝貴見了只道盧振已然得手,信心滿滿入府宣旨,宮門突然關閉,朱棣的八百虎賁驟然發難,張昺謝貴身邊雖有侍衛,奈何寡不敵眾,竟被亂刀砍死。
隨後張信策馬馳走,招納北平兵丁,這些兵大多都被燕王朱棣統率過,如今朝廷官員中的第一二號人物已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