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剌大軍果然氣勢洶洶殺到韃靼,卻被早已有備的阿魯臺堅壁清野,撤走了幾個處於交戰區域的部落,集中優勢主力,全殲了瓦剌右路先鋒大軍逾兩萬人。
在大雪紛飛的冬季,要遷徙一個部落是很困難的,徵調各部落勇士事先嚴陣以待,又沒有城池等要害之地可以屯守,對等候一方來說,也是一件極其難熬的事情,可韃靼居然做到了,由此可見在瓦剌大軍還遠遠沒有趕到韃靼境內時,韃靼就已做好了準備。
這個認知,使得瓦剌諸部沒有因為一支主力被消滅而偃旗息鼓,反而更加的群情激憤。如果設計刺殺哈什哈和馬哈木的不是阿魯臺,他豈能這麼早就有所戒備?須知此番軍事行動極其秘密,那些不甚可靠的部落頭人都未能獲悉全部計劃。
只是到了調兵遣將的時候,才由脫脫不花大汗下令調動,所以即便他們是心向韃靼的人,也根本無法事先向對方提供如此準確的情報的。更何況,原本心向韃靼的一些西蒙古部落,之所以心向韃靼,是因為當時韃靼才是蒙古正朔,他們擁有黃金家族的可汗,而今則不然,黃金家族血統的蒙古大汗在瓦剌部,韃靼的阿魯臺正是背棄大汗的那個人,這些原來的親韃靼派同之勾結的可能極小。
因此瓦剌諸部群情洶洶,更加憤怒,這一回,阿魯臺的罪名算是徹底落實了。
先期的小小失利,他們並沒有放在心上,軍事計劃本來就該是根據戰場形勢隨時可以變化的,在草原上打仗,不像在中原地區,有些交通要道你必須得走,有些險關要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