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一直在認真地看著他,朱棣知道他是自己可以信賴的人,但楊旭畢竟也是讀書人出身,還中過秀才功名,難說在這一點上,不會有什麼異樣的想法,或者不屑、不齒,或者聽說他不是孝慈高皇后親生嫡子,也會對他的皇位合法性產生動搖。
古人重孝道,他真怕自己的軟弱和麵對天下大勢不得不做的屈服連自己的心腹也會鄙視他,但是,他沒有從夏潯看到任何負面情緒,相反,他從夏潯目中看到的不僅僅是誠摯,而且還有欽佩。夏潯不但理解他的苦衷,而且感佩他的孝心。
朱棣心中的壓力一鬆,由衷地感到了欣慰。
“文軒,選址的事你來定,要建一座最輝煌的廟宇,按照皇宮的標準來營造!”
“是!”夏潯再度領命,心中卻也不無震撼,看來,永樂皇帝因為不能公開祭祀自己的生母,很想在廟宇的規模上來進行補償,皇帝如此重視,這件事還真不能等閒視之了。
朱棣道:“你是國公,雖然主持此事,但……不宜由你請旨。選址之後,你可以讓工部的人請旨並匡算用度,朕會讓戶部撥付錢款,由工部、戶部、僧錄司三個衙門共同來完成,而你,則主持大局,居中調停排程。”
僧錄司是管理出家人的衙門,廟蓋好了,總得有和尚主持吧,故而他們也得參與其中。有些民間傳說,說朱元璋因為造反前是個和尚,深知僧人造反的煽動性,所以他做了皇帝后大力打壓佛教,其實這是扯淡,如果朱元璋這般排擠佛教,當初也不會為了給愛妻祈福,給所有的皇子每人配備一個得道高僧了。
其實對於僧侶、度碟的管事,從南北朝時就管理的相當嚴格了,唐朝、宋朝,都建立了祠部,有人要出家,必須透過考試,由官府設立的祠部發放度碟進行確認。因為僧侶不需要繳納賦稅、不需要服勞役、不需要對國家承擔任何義務,而古代勞動力又是極重要的國家財富,所以要控制僧侶的數量,要不然,故意出家蹭飯吃的百姓就太多了。
且不說佛門斂收了大量社會財富,佛田無需繳納稅賦,就是當了和尚拿了度諜,然後蓄長頭髮回家娶老婆的都大有人在,尤其是為了逃避勞役和兵役,報名當和尚的人簡直快趕上考公務員了,千軍萬馬擠獨木橋一般,不加以限制的話,國家就要被吃閒飯的出家人給擠兌黃了。
夏潯又應了一聲是,這時,假山石後忽然傳來一陣銀玲般的笑聲,兩個銀綾襖兒的俏麗少女一前一後追逐地跑了出來,差點兒撞到朱棣的身上。
第444章 心事深深藏
兩個女孩俱著宮裝,月華裙,銀綾襖,髮梳宮髻,優雅大方而又不失活潑可愛,跑在前邊的正是茗兒,後邊那位小姑娘不到十歲,柳眉杏眼,雖非十分姿色,卻有種很不一般的高雅氣質。
夏潯看了一眼並不認得,畢竟是宮中的女子,不宜盯著人家看,便垂下眼簾。要說見禮,卻也不必的,如今他可是國公的身份,除了皇帝、皇后、皇子,倒也無需先向任何人行禮。
“皇上,輔國公!”
看見他們,茗兒連忙站住腳步,向他們福了一禮,只是瞟向夏潯時那眼神……真的很勾魂兒,不過夏潯好像沒看見,眼觀鼻、鼻觀心,做老僧入定狀。
後邊那個小丫頭忙也上前見禮,朱棣呵呵一笑,擺手道:“免禮,免禮,茗兒、寶慶,你們不是在尚儀局學禮麼,怎麼偷偷溜出來了?”
夏潯聽了,不禁抬起眼皮,又看了眼那個十歲上下的小丫頭,心道:“原來是寶慶公主,幾年不見,變化不小,我都沒認出來。”
一聽朱棣的話,寶慶公主便不服氣地道:“皇帝四哥,才不是我們偷溜出來的,是尚儀女官鄭夫人手邊有些事情要做,提前放了學,我讓茗兒姐姐陪我到帝后苑來玩的。”
“喔,呵呵,好好好,是四哥說錯話了,寶慶妹妹最乖啦!”朱棣忍俊不禁,哈哈大笑起來。
他這個最小的妹妹,比他的女兒還小,他的長孫朱瞻基現在都四歲了,寶慶才不過十歲而已,就是做爺爺,朱棣現在也勉強做得,所以對這個小妹子寵溺的很。寶慶雖是小孩子,可小孩子憑直覺,最能確定誰寵著她、誰不寵她,在朱棣面前也不害怕。
茗兒抿嘴笑道:“是這樣,姐姐就要從北平過來了,鄭夫人和一眾宮中女官要安排接迎,事情都比較多,所以最近教授禮儀的時間就少了。”
朱棣頷首道:“好,你們去玩吧。寶慶在宮裡沒個伴兒,你多陪陪她。”
“是,皇上。”
茗兒答應一聲,俊眼溜溜兒地又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