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殿下的意思,將軍只要能把這支大軍毫髮無傷地帶去大寧,便是奇功一件。老將軍現在能約束住這支軍隊為都督所用也就足夠了,今夜易幟,今夜便用其作戰,萬一生出事端……”
老將陳亨信心十足地道:“今夜老夫投到燕王麾下,明日劉真就會知道了。老夫既已決意投奔燕王,就得為燕王殿下打算,若是待劉真得到訊息退回松亭關,殿下接收大寧都司八萬精兵的計劃便難圓滿,為將者,當善於捕捉戰機,機會難得,不可放過!”
夏潯聽了暗自感慨,大明如今這些將領當真不是吃素的,難怪能殺得北元丟盔卸甲。
陳亨數度隨燕王朱棣出塞,算是朱棣手下得用的老將,因為這層關係,朝廷怕他站到燕王一邊,把他調到了關外控制寧王,可誰也想不到燕王竟能神不知鬼不覺地到了關外,佔據了大寧城。陳亨既是燕王的舊部,又落在卜萬手中,非降不得生還,唯一的選擇只能是投降。
可是最難得的是,一旦有所決定,他能馬上轉變立場,殺伐決斷,毫不遲疑,如青萍干將之器,拂鐘無聲,應機立斷。換做是夏潯,怕是做不到的,這也正是讓夏潯感佩不已的地方。正是陳亨的這個決定,使得朱棣此後收服大寧都司八萬勁卒的過程,幾乎是一路坦途,毫無阻滯。
大寧行都司所領興州、營州二十餘衛,皆西北精銳;朵顏、泰寧、福餘三衛,俱是元朝降將,所統番騎勁卒尤其驍勇。燕王在戰略上從防守轉變為進攻,就是從攻克大寧、收服西北八萬精兵開始。燕王曾對世子高熾私下言語:“為父取天下,自克大寧始。為父克大寧,楊旭首功,陳亨次之!”
次年攻濟南,陳亨負創,返北平休養,因年老傷病集於一身,不久便病故了,但是恩怨分明的朱棣稱帝后,並沒有忘記陳亨的功勞,論功行賞,竟然封了陳亨一個涇國公,子孫後代,俱享福廕。
老陳亨眼光獨到,一輩子只做了兩次選擇,第一次是放棄了元朝的萬戶官不做,於群雄之中慧眼獨具,偏就投奔了濠州的朱元璋,成就一生富貴前程,第二次雖是中計被迫,但他一旦有所選擇,馬上就能站在所選擇的人一邊全力為他打算,稱得上是明利害、善決斷的一世之雄。
第八部 戰中原
第314章 會州立軍
劉真另領一路兵馬逶迤於後,他做夢也沒有想到,陳亨的人馬會突然倒戈。
陳亨是一名沙場老將,戰陣經驗極其豐富,他知道,率領大軍突然返回,劉真對此不可能不生警覺,想要不傷一兵一卒地詐營恐怕是辦不到的,但是要趁其不備予以突襲或者包圍卻相當容易,於是向三軍將士申明自此刻起,全軍易幟,改奉燕王旗號之後,立即下令全軍沿原路返回,圍困劉真的兵馬。
劉真果然上當,當他的探馬回報,發現陳亨都督大軍返回時,劉真也感到有些古怪,他連忙下令三軍就地紮下營盤,又命探馬去問詢於陳亨,陳亨回覆他說,燕軍已然潛出關外,現在大寧失守,朱鑑戰死,大軍不可再倉促冒進,宜返回松亭關再做道理,叫他原地等候,等他到了共同商議對策。
劉真聽說燕王已到關外,而且佔了大寧,不禁大吃一驚,他原地紮下營盤,一心等候陳亨,結果陳亨的大軍一到,馬上就對劉真的大營實施了包圍。這麼大的陣仗,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出問題,但是要做出反應卻不是那麼容易的,昨天還是友軍,今天就成了敵人,這樣戲劇性的變化,劉真麾下將士誰能事先想到?陳亨大軍的包圍圈已初現雛形,劉真軍中才意識到不妙。
但是這時候得到塞哈智送信的張玉率領燕王麾下全部騎兵和朵顏三衛的騎兵也趕到了,張玉率兵一萬五千人,朵顏三衛倉促之間各湊騎卒一千人,合計一萬八千人,全部是騎兵,這股生力軍一到,萬馬千軍往高崗上一立,對劉真大軍心理上的衝擊力不言而喻。
劉真的兵力本來就比陳亨少,陳亨統兵三萬,他只一萬五千有餘,張玉和朵顏三衛一到,以如此優勢的兵力,足可以對他們實施嚴密包圍,而守衛松亭關的兵主要是什麼兵種?
步兵!
張玉和朵顏三衛足足一萬八千名騎兵的加入,攻可以成為一把鋒利無比的尖刀,追可以徹底瓦解他們的突圍,讓他們一兵一卒也休想逃回松亭關。兩軍對峙,尚未交鋒,劉真軍中士氣已洩。
陳亨見此情形,微微一笑,環顧左右道:“待老夫去見劉真,說他歸降。”
左右諸將齊齊動容,夏潯也吃驚地道:“老將軍不可,萬一劉真把老將軍扣住……”
“他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