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部分(3 / 4)

小說:錦衣夜行 作者:冥王

九月初三,宜祭祀、齋醮、裁衣、合帳、訂盟、嫁娶、入宅、會親友、祈福、求嗣、上樑。

尾星造作主天恩,富貴榮華福祿增,招財進寶興家宅,和合婚姻貴子孫,男清女正子孫興,代代公侯遠播名。

一大早兒,輔國公府上上下下就開始忙碌起來。禮部一大半主管禮儀的官員都趕來幫忙了,方方面面,把個夏潯忙得昏頭轉向。這一天,說是新郎和新娘是主角,可這兩個主角卻只能任人擺佈,哪怕夏潯位高權重,茗兒身份尊榮,現如今一個區區從九品的小吏、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媽子說句什麼,也能指揮得兩人團團轉。

日上三竿,夏潯的迎親隊伍等到吉時,終於出門了。

本來,張熙童大人是打算按照古禮來舉行婚禮的。婚禮,昏禮,是要黃昏時候才迎娶的,君不見《聊齋志異》裡邊也常有描寫公侯世家迎親,從役僕人在新郎倌的馬前持燭炬開道照明的描寫麼?不過嚴格遵循古禮麻煩太多,尤其是像夏潯這樣的身世地位,賀客如雲,還有許多從外地趕來的賀客,這婚禮要是等到晚上才舉辦,無論賓主都能堪其擾。

這個時代已經有許多人家改在白天舉行婚禮了,嚴格遵循古禮晚上迎親的並不多,所以對妹子婚禮甚為重視的皇后娘娘也沒有反對。

徐家禰廟,設著供奉先父徐達神靈的席,右面放著供神靈憑依的幾。茗兒一身大紅嫁衣,鳳冠霞帔,頭頂四角綴著明珠壓風的紅蓋頭,靜靜地站著,人一動不動,可是那顆心已經擂成了一面小鼓。

喜娘站在茗兒右邊,輕輕扶著她的手,平時侍候茗兒起居的丫頭侍女們都是陪嫁,都穿著新衣裳,整整齊齊地站在茗兒身後,過門之後,還是這套原班人馬侍候自家小姐,這也算是茗兒執掌楊家的心腹班底吧。

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響了起來,茗兒的蓋頭微微動了一下,一雙柔荑在袖底攥成了一團,茗兒緊張地想:“他來了!”

禮樂鳴響,歡快無比,徐府今天也是披紅掛綵,無比喜慶。茗兒又在禰廟裡也不知站了多久,才聽到聲音漸漸傳到門口,她蓋著蓋頭也看不到人,只聽聲息,知道是二哥引了楊旭進來,先拜過了徐大將軍,又向徐家的長輩行禮,又是忙活了半天,喜娘輕輕一推茗兒的右臂,茗兒知道這是該出去了,便由那喜娘扶著,小步向前走去。

過門檻,二哥致喜辭,邁臺階,由趕回京來參加小妹喜事的二姐代王妃為她系小帶、結佩巾,出院門兒,由三姐安王妃給她掛絲囊,披罩衫……

紅氈鋪地,鮮花飛舞,夏潯引著自己的新娘子,是走三步停一停,足足大半個時辰,才把自己的小媳婦兒送上婚車,自己坐到馬伕的位置上,也不揚鞭,只把韁繩一抖,四匹太平馬緩緩邁步,車輪只轉了三圈,夏潯便勒韁、下馬,把韁繩交給真正的馬伕,自己跨上披紅的駿馬,飛騎返回家門,在家門口迎候新娘,送親隊伍吹吹打打地上路了。

輔國公府賀客雲集,毫不客氣地說,就算永樂皇帝開大朝會,人都沒有這麼齊。

婚事是皇上賜的,皇上就是理所當然的主婚人,滿朝文武,不管哪個派系的,就算是不給楊旭這個面子,也不能不給皇帝這個面子,所以滿朝文武都來了,下了早朝,直接就一股腦兒奔了楊家。除了滿朝文武,平時不需要上朝見駕的勳戚公卿,同樣一個不拉的到了楊家。

齊王、周王自己離不開封國,也都派了王子趕來祝賀,寧王的兒子還小,便派了王府大管事,攜賀禮前來。幾位皇子應該算是孃家人,可是另一方面他們與夏潯又算君與臣的關係,所以也一個不拉,都來了。成國公朱能也是一樣,既是女方媒人,又是朝中同僚,所以也趕來恭賀。

每個人送的禮都很重,送禮送得最重的是曹國公李景隆。李景隆依著夏潯的囑咐,再度挑起立儲的話題,而且勒緊餓癟了的褲腰帶,勇不可當地衝在最前線,果然化險為夷,平安度過險關,而且在朝堂中的影響,似乎較以前更大了一些。

眼下,皇帝還未就立儲一事做最終決定,不過皇帝已經開始給大皇子朱高煦安排了一些具體的事務做,這就是一個明確的訊號,如果沒有別的什麼意外,很快立儲一事就要水落石出,到那時候,他就成了擁立儲立的頭號大功臣,這份恩情,當然要算在夏潯的頭上。

所以,李景隆不光金珠玉寶送了無數,還把自己在棲霞山的一幢精舍,以及山下近千畝的上等水田,都一併送作了賀禮。

至於解縉、楊榮、鄭賜等一班大學士和尚書大人,送的東西就要雅得多了,多是詩詞歌賦,這些東西現在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