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部分(3 / 4)

小說:錦衣夜行 作者:冥王

同時詔諭沿邊衛所,凡有草賊及虜寇聲息,不即以聞者,鎮守官以下,職無大小,罪與永同。

夏潯拈著這份聖旨,陷入沉思之中,看來回家陪伴嬌妻愛女的美夢暫時又要泡湯了,對此,夏潯倒沒有什麼怨言。他從一介草民布衣,到如今榮華富貴、權傾朝野,既然享用著這一切,就該為天下、為百姓做點事情,否則何異於一隻蠹蟲。

眼下能夠及時趕到遼東收拾殘局的、且以權勢地位有資格去收拾遼東殘局的,在黃河以北只有兩個人,一個是正坐鎮北京行五軍都督府的丘福,一個就是他。論起對韃靼的瞭解和戰法,丘福要勝他一籌,不過此去遼東,顯然還有安撫地方的責任,論起政務,他又勝丘福一籌,所以選擇他是最好的結果。

當然,其中也不排除皇帝心中還有別的打算,從此前的種種跡象看來,皇帝對於立儲,顯然是已經有了決定了,如果這時再度重用丘福,難免會給百官一個錯覺:皇帝依然想立皇次子朱高煦,朝中黨爭必然愈發激烈,若是皇帝有這一層考慮,那他更得搶著出關才是。

可是遼東局面如今到底怎樣呢?只是收拾殘局的話,用不著他這個級別的官兒,情形恐怕是不大妙啊。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憑心而論,在軍事上自己就是個半調子,前番剿倭勝利,主要是自己在剿倭策略上有著人所不及的先天優勢,而具體的戰術上又有幾員非常能幹的驍將負責。遼東局勢則與沿海剿倭大不相同,面對遼東瞬息萬變的軍事局面,沒有成熟的策略可以直接拿來借鑑,照抄照搬,就成了紙上談兵的趙括。

遼東的軍民關係、民族關係也必定錯綜複雜,就拿遼東道御使彈劾奏章上所說的事情來說吧,拼命禦敵的三萬衛守將是女真族人,負責整個遼東軍事的沈永是漢族人,沈永見死不救,這其中未必全然是貪生怕死,或許有些民族糾紛在內也說不定。

就算以前沒有,他這一次把女真人丟在前方守土衛國出生入死,自己卻穩坐後方見死不救,勢必也要引起一些內部矛盾。兩族雖然都是大明子民,卻是不同的民族,平時處理不好,尚且會有諸多衝突呢,何況眼下這種局面,而這也恰恰是最難處理的事情……

夏潯正想著,門口又走進一個侍衛,稟報道:“啟稟國公,帖木兒國使者烏蘭巴日求見。”

“哦?他來做甚麼?”

“他說……有機密要事求見。”

夏潯略一沉吟,收起桌上的密函,吩咐道:“請他進來吧!”

院門口的侍衛對烏蘭巴日搜查了一番,從烏蘭巴日懷中摸出一口短刃,烏蘭巴日抗議道:“在我們的王國,就算面見大汗,身上也可以佩刀,從來沒有解除佩刀的規矩。這口刀是我的隨身短刀,是切肉吃飯用的!”

那侍衛冷冷地道:“規矩?這兒是大明,這就是大明的規矩。等你出來,自會還你,還耽擱你切肉吃飯不成?”

旁邊幾個侍衛都笑起來,烏蘭巴日氣惱不已,他那口短刀是淬了毒的,見血封喉,那毒在東方並不常見,就算有名醫在左近,也無法對症下藥,只要讓他劃破夏潯一絲肉皮兒,夏潯就休想活命,只是沒想到夏潯這般惜命,警衛如此森嚴,連他這外國使節都要搜身。

烏蘭巴日轉念一想:“那楊旭看起來比我單薄的很,驟起發難,徒手我也殺得了他。我烏蘭巴日可是角抵高手,還對付不了他這個養尊處優的國公爺?”

想到這裡,烏蘭巴日便不再堅持,大步走進院去。

到了夏潯居處的正堂,就見夏潯正站在堂上,門廳左右各站著四名侍衛,一個個雙目精光閃爍,顯然身手不錯。

夏潯見了他,微笑道:“烏蘭巴日使者,聽說你有機密要事要與我說?”

“是!”

烏蘭巴日左右掃了一眼,說道:“還請國公摒退左右,此事極為機密,不宜再為他人所知。”

“哦?”

夏潯微微皺了皺眉,有些詫異地看向烏蘭巴日,烏蘭巴日壓低聲音道:“我國使者此番東來,本有極大隱情,烏蘭巴日感於天朝威風,不願與天朝為敵,是以想棄暗投明。小人接下來所談,乃是極大的機密,還請國公摒退左右。”

夏潯抬手揮了揮,吩咐道:“你們下去!”

八個帶刀侍衛向夏潯齊齊一躬,肅然退了出去。

夏潯道:“好了,烏蘭巴日使者,你現在可以說了。”

“是,小人這番話說出來,便再也沒有回頭的機會了,今後唯有託庇於大人,大人先應允了,小人才敢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