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3 / 4)

要為錯誤承擔責任,而不是互相指責。“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而對於領導者應如何認識自己的團隊,馬雲在點評一位《贏在中國》的選手時說道:

我剛才比較欣賞,你說你的合作伙伴比你更聰明,我覺得這也是非常好的一個品德。一個領導者和一個經理人的區別(就在於),優秀的領導者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經理人往往看到別人的短處,永遠要相信(你)邊上的人比你聰明。一個相信邊上的人(比自己)聰明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相信自己比別人聰明,麻煩就會來,這是我給你的建議,也是我比較欣賞你的一點。

創業者不需要好話

別人認為我講話比較狠,比較鑽,下筆比較鋒利一點,因為我覺得創業者是不需要聽好話的,創業者需要聽真實的話,這個是我想說的。

那些私下忠告我們、指出我們錯誤的人,才是(我們)真正的朋友。

馬雲去哈佛做了一次演講,之後,就有35個哈佛MBA的畢業生投身到阿里巴巴,至於為什麼透過短短的一次演講就能讓那些人接受馬雲,馬雲是如此解釋的:

我說我們成功的三個原因是,第一,我說我們沒有錢;第二,我不懂技術;第三,永遠不做計劃。聽得他們都暈過去了,學生都特別喜歡,因為我說如果你們希望聽假話,我可以跟大家講得很虛偽,特虛無縹緲的,但是我相信這兒所有的年輕人跟我一樣,希望聽真話。世界上最難的是講真話,最容易的也是講真話,你跟他們講真話的時候他們會聽。因此,我每次總是去哈佛去MBA罵一些人,罵他們是因為愛他們,如果連罵都不罵的時候我就是不愛他們了。

馬雲擔任《贏在中國》評委也是這樣的。馬雲希望創業者從他的經歷和失敗中得到啟發,所以他對選手的點評很中肯也很尖銳。馬雲在點評每一個創業案例時都會調動他以往創業中的點點滴滴,他將這些點滴串聯起來,並系統地總結出讓選手也讓觀眾共鳴的東西。這就是《贏在中國》中馬雲的魅力所在,也是馬雲作為一個評委的魅力所在。

馬雲曾這樣解釋他1995年“下海”的原因:“因為當時我在學校裡教的都是從書裡得來的東西,所以很想到實踐中去看看。花十年工夫建立一家公司,再回來教書,把自己真正的東西教給學生。”這個聽起來天真得像少年之夢的想法,馬雲堅持了很久,一直到2004年的時候,他才在阿里巴巴股東們的勸說下放棄了這個打算。

其實我從30歲創辦企業離開大學的時候,我就有個想法,花十年時間創辦一個企業,然後再回學校去教書,這一直是我的夢想,我當時犯了一個錯誤,我把創業看得太簡單。其實創業很難的,創辦一個偉大的企業更難。你要付出的代價是很大很大的,那時候就輕易說十年我就可以回去了,其實這是個錯誤。到今天為止,(阿里巴巴)董事會、我股東就講你真的想教書,我們給你成立一個阿里巴巴學院讓你去教書,現在我每年選擇10個大學去交流、去學習、去給人家上課。像哈佛、伯克利我都去,每年我選10個大學,包括北大都會選,滿足一下。

可以看出,馬雲還一直念念不忘做教師的那種感覺。在創業成功之後,馬雲仍然熱衷於在各種不同情境之下扮演著教師的角色,與想創業的人們分享他創業的感受。

我希望把阿里巴巴六年的經驗,六年的錯誤,六年的很多東西跟大家分享,我不希望看見很多企業今天很成功明天又失敗。

教書的經歷讓我受益匪淺。作為一個老師,我總是希望我的學生比我優秀。所以作為一個執行長,我稱自己是“首席教育官”。我總是希望我的團隊成員比我強大。做執行長是個艱難的工作。我希望儘快有人能替代我。我的職責是招募新人,讓他們能夠成為我的繼任者。讓公司能繼續運營95年,那是我的工作。

我在全世界各地學習,思考、讀書、學習之後再把思想和外面的人分享。我們堅信中國市場本身就是跨國市場,在中國一定能誕生世界級的公司,世界級的企業家。所以阿里巴巴不僅幫助中小企業成功,也幫助青年人學習使命感、價值觀。所以強調我們的企業文化,強調我們的價值觀,這是我特別希望和同學們交流的。我還是老師,我還會當老師,(所以)我叫自己“首席教育官”。

困難時,學會用左手溫暖右手

外人看到的都是企業家光輝燦爛的時候,其實他們付出的代價,誰知道?我們所經歷的,大家看到輝煌的一面只佔20%,艱難的一面達80%,五六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