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2 / 4)

【原文】

子曰:“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

【譯文】

孔子說:“服事君主,完全盡到做臣子的禮節,別人卻以為是在諂媚哩!”

【讀解】

雖然說”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但不被人理解畢竟不是一件 值得高興的事,所以就連聖人也不由得發生了感慨。

尤其是,在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大家都不按禮節辦事了,而你卻口口聲聲籲禮節,時時處處盡到禮數,不被別人以為是諂媚討好才怪。

不用說得那麼極端,就是在一個單位上,一家公司裡,如果你處處對領導人盡禮,時時按領導人的意圖辦事,也難免會被旁邊的人認為是拍馬屁。而在你看來,這本來是作為下級對上級所應該作到的呀!

這就是理解的困難。

話說回來,既然聖人都有不被人理解的苦衷,你我凡夫俗子又有什麼想不通的呢?總之是立身處世的艱難罷了。

古往今來都是同樣的道理。

………………………………………………

以心換心的領導藝術

【原文】

定公①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註釋】

①定公:魯國國君,名宋,魯昭公的弟弟,繼昭公即位,在位15年(公元前 509…495)。

【譯文】

魯定公問道:“君主使用臣下,臣下服事君主,該怎樣做?”孔子回答說:“君主按照禮來使用臣下,臣下用忠心來服事君主。”

【讀解】

上有禮,下有忠,這是一種以心換心,投桃報李的領導藝術。

相反,在上者如果對部下無禮,呼來喚去,部下也就很難對他的上級盡忠 了。

禮與忠,慈與孝,這些都是儒家政治中對立而又統一的範疇。君禮臣忠, 父慈子孝,相反,就會出現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禮崩樂壞局面了。

在禮與忠這一隊範疇中,起主導作用的顯然是禮的一方面,也就是領導者的一方面。所以,做領導的人一定要禮待下級,以此來激發下級的忠心,使之不僅做到服從命令聽指揮,而且心悅誠服地接受你的領導。

………………………………………………

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原文】

子曰:“《關雎》①,樂而不淫②,哀而不傷。”

【註釋】

①《關雎》:《詩經》的第一篇,寫男主人公追求心上人的憂思,並想象 追求到以後的快樂。 ②淫:不侷限於現代僅指性行為的狹義,而取廣義的解釋 ,即過度的意思。

【譯文】

孔子說:“《關雎》這首詩,快樂而不過分,悲哀而不傷感。”

【讀解】

孔子對《關雎》的評價,實質上表達的是他對情感控制的看法,也就是 凡事講求適度的“中和之美”,再進一步深究,就是《中庸》裡面所說的:“ 中庸其至矣乎!”

以中庸之道來評價美與藝術,處理情感與理性的關係。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評價和處理不同於後世的“道學先生”一味否定情感 ,而是肯定了“樂”與“哀”的合法地位,只不過要求“樂”與“哀”都不過分 ,都有所節制罷了。

這當然是一種古典的審美觀,也是具有古典情趣和修養的人才能做到的。 對現代人來說,崇尚歇斯底里的先鋒藝術,尋找強烈刺激,追求“過把癮舊死” 的生活,哪裡還有什麼“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涵養呢?

這就是時代的差異吧。

………………………………………………

既往不咎的寬恕精神

【原文】

哀公問社①於宰我②。宰我對曰:“夏后氏③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慄,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④。”

【註釋】

①社:土神。這裡指得是社主,即土神的牌位,用木頭製成。哀公問用什麼 做社主好。 ②宰我:孔子的學生,名予,字子我。③夏后氏:夏代。 ④咎:追究。

【譯文】

魯哀公問宰我用什麼木頭做土神的牌位好。宰我回答說:“夏代用松木做, 周代用慄木做,用慄木做的意思是使老百姓望而生畏,戰戰兢兢。”孔子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