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1 / 4)

不為與不能

【原文】

王說⑴曰:“《詩》雲⑵:‘他人有心,予忖度⑶之。’夫子之謂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慼慼⑷焉。此心之所以合於王者,何也?”

曰:“有復於王者曰:‘吾力足以舉百鈞⑸’,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⑹’,而不見輿薪⑺,則王許⑻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獨何與?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

曰:“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⑼何以異?” 曰:“挾太山以超北海⑽,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⑾。天下可運於掌⑿。《詩》雲⒀:‘刑于寡妻⒁,至於兄弟,以御⒂於家邦。’言舉斯心加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獨何與?”

“權⒃,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王請度之!抑⒄王興甲兵,危士臣,構怨⒅於諸侯,然後快於心與?”

王曰:“否。吾何快於是?將以求吾所大欲也。”

【註釋】

⑴說:同“悅”。 ⑵《詩》雲:引自《詩經。小雅。巧言》。 ⑶忖度:猜測,揣想。 ⑷慼慼:心有所動的感覺。 ⑸鈞:古代重量單位,三十斤為一鈞。 ⑹秋毫之末:指細微難見的東西。 ⑺輿:車子。薪:木柴。 ⑻許:讚許,同意。 ⑼形:情況,狀況。 ⑽太山:泰山。北海:渤海。 ⑾老吾老幼吾幼:第一個“老”和“幼”都作動詞用,老:尊敬;幼:愛護。 ⑿運於掌:在手心裡運轉,比喻治理天下很容易。 ⒀《詩》雲:以下三句引自《詩經。大雅。思齊》。 ⒁刑:同“型”,指樹立榜樣,做示範。寡妻:國君的正妻。 ⒂御:治理。 ⒃權:本指秤錘,這裡用作動詞,指稱物。 ⒄抑:選擇連詞,相當於現代漢語的“還是”。 ⒅構怨:結怨,構成仇恨。

【譯文】

齊宣王很高興地說:“《詩經》說:‘別人有什麼心思,我能揣測出。’這就是說的先生您吧。我自己這樣做了,反過來想想為什麼要這樣做,卻說不出所以然來。倒是您老人家這麼一說,我的心便豁然開朗了。但您說我的這種心態與用道德統一天下的王道相合又怎麼理解呢?”

孟子說:“假如有人來向大王報告說:‘我的力量能夠舉得起三千斤,卻拿不起一根羽毛;視力能夠看得清秋天毫毛的末梢,卻看不見擺在眼前的一車柴草。’大王您會相信他的話嗎?”

宣王說:“當然不會相信。”

孟子便接著說:“如今大王您的恩惠能夠施及動物,卻偏偏不能夠施及老百姓,是為什麼呢?一根羽毛拿不起,是不願意用力氣拿的緣故;一車柴草看不見,是不願意用眼睛看的緣故;老百姓不能安居樂業,是君王不願意施恩惠的緣故。所以大王您沒有能夠用道德來統一天下,是不願意做,而不是做不到。”

宣王說:“不願意做和做不到有什麼區別呢?”

孟子說:“要一個人把泰山夾在胳膊下跳過北海,這人告訴人說:‘我做不到。’這是真的做不到。要一個人為老年人折一根樹枝這人告訴人說:‘我做不到。’這是不願意做,而不是做不到。大王您沒有做到用道德來統一天下,不是屬於把泰山夾在胳膊下跳過北海的一類,而是屬於為老年人折樹枝的一類。

“尊敬自己的老人,並由此推廣到尊敬別人的老人;愛護自己的孩子,並由此推廣到愛護別人的孩子。做到了這一點,整個天下便會像在自己的手掌心裡運轉一樣容易治理了。《詩經》說:‘先給妻子做榜樣,再推廣到兄弟,再推廣到家族和國家。’說的就是要把自己的心推廣到別人身上去。所以,推廣恩德足以安定天下,不推廣恩德連自己的妻子兒女都保不了。古代的聖賢之所以能遠遠超過一般人,沒有別的什麼,不過是善於推廣他們的好行為罷了。如今大王您的恩惠能夠施及動物,卻不能夠施及老百姓,偏偏是為什麼呢?

“稱一稱才知道輕重,量一量才知道長短,什麼東西都是如此,人心更是這樣。大王您請考慮考慮吧!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