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蘭,正在門首觀看,父子相見,悲喜交集。木蘭叩頭起來,抱著兄弟,步入內室,見了母親,慢慢的訴說出徵始未,於今天子賜爵封侯,官拜兵部左侍郎之職。天祿大喜,命眾人忙排香案,叩謝天地,又設酒相賀。朱明妻子尹氏,見丈夫未回,啼哭起來。木蘭慰之曰:“嫂嫂何太拙也。兄長現任界牌關總兵,況有家書為證,不日就有京報下來,並皇上誥命,難道也是假的?我縱說謊你,難道也謊我父母?即或兄長陣亡,我亦無獨回之理。”尹氏聽了,勉強入席而坐,終流淚不止。只待朱明差人接夫人到任,方才不疑。木蘭親送五十餘里,揮淚而別。此是後話不表。
再說木蘭回家數日,問及父母,方知葉同觀、楊廷臣、陳榮袞、慧參尼僧、醉月長老皆羽化昇仙,即告知父母,來大悟山參見喪吾和尚。不料喪吾前知,接至半山而來。木蘭就道旁叩頭,喪吾指明駝言曰:“將軍今不出徵,留此駝無用,送老僧罷。”木蘭曰:“祖公既要此物,晚生敢不相送。”喪吾雙手捧駝頭大喝道:“記性尚在否?”那明駝將頭點了三下。喪吾吟雲:見機不早有誰憐,空抱明珠向暗投。
解脫從前人我相,身歸淨土樂優遊。
駝兒聽了喪吾之言,又將頭點了三點,喪吾命徒弟牽入後院去了。喪吾同木蘭步入方丈,木蘭將靖松之書呈上。喪吾將書子拆開封筒,伸指向封筒內一探,竟無片紙隻字在內。喪吾將書掛在方丈門外,曉諭眾僧道:五臺山白雲庵靖松道人,千里寄書,問候老僧。老僧啟書看之,內中渺無一字。爾等僧眾,有能會其意者,老僧即讓方丈,將本寺衣缽付你執掌。眾僧自不敢爭論。
方丈喪吾示。
這告示一出,寺中僧眾一百多人,都猜疑不定。有兩個入方文稟曰:“道家戒葷不戒酒,莫非這道人年紀老大,醉後修書,將書信未曾放在封內?我若猜著了,這個方丈讓我做幾年。”喪吾道:“胡說!”那兩個和尚光著兩眼,看著喪吾,見喪吾不理,不敢做聲,退出方丈去了。又一個和尚進來稟曰:“五臺山離鎮市甚遠,朱將軍又急欲回,買紙不及,只在封筒上寫個拜上拜上。內中雖然無信,外面之字也就可以拆得。”喪吾曰:“一發胡說!”又有一個進來說道:“必是朱將軍在路上拆書盜看遺失了,也是有之。”喪吾將頭搖了一搖,對木蘭說道:“佛家盡是伶俐子,道家那有糊塗仙?我寺中僧徒雖多,今日看來,誰是佛家種子?將軍素明禪機,可達靖松之意否?”木蘭曰:“弟子素蒙祖公詣教,靖松之意雖不能盡知,亦可識其大意。”即提筆書雲:道有何物,惟集於虛。
外實內空,不與物具。
往來開闔,信在中處。
視之若有,探之則無。
妄中有真,心言意語。
理妙難書,空空如如。
木蘭寫罷,雙手送於喪吾。喪吾看罷曰:“靖松叫我如是如是。”即將木蘭之言,遍示諸生。有兩個愚和尚見了,私說道:“朱將軍在路上偷看了來,卻又在我師傅面前賣乖。可惡!可惡!”要知後事,下文分解。
第二十八回 木蘭險遭花棍厄 太宗敕賜功臣宴
卻說木蘭自大悟而回,想起:鐵冠道人臨行贈書,救我性命。命從人備馬來木蘭山,拜謝鐵冠道人。原來木蘭山上有三峰,東一峰名奇雲峰(今修真武殿),西一峰名齊雲峰(今修玉皇殿)。齊雲峰下有一石峰,名曰奇盤峰。鐵冠道人因三峰險峻,有許多狐仙在此修行,卻移庵於南山,即朱天祿祈嗣之處。木蘭不知,卻望三峰而來。見一道人皓髮童顏,頭戴九良巾,身穿黃色道袍,手執拂塵,飄然若仙。木蘭上前稽首問道:“這山中有一位鐵冠道人,姓張名良貞,他的茅庵在於何處?”道人答曰:“對面山上便是。足下何人,問他則甚?”木蘭答曰:“他是我的故友,特來看望他的。”道人又問曰:“足下尊姓大名,鄉貫何地?”木蘭曰:“弟子姓朱名木蘭,即山下雙龍鎮人氏,請問大仙尊姓法號,緣何仙居於此?”道人曰:“貧道姓胡名秉池,世居此地,久聞將軍之名,今日有功回朝,得了高官顯爵。到底天理昭彰,殺人償命,今日自投羅網,來還我徒弟報應。”木蘭見道人出口不遜,命從人帶馬向南山而行。
那道人發一道金光,將木蘭罩定。木蘭在金光之中,左撞右突,不辨東西南北。那道人大叫一聲,十數個小狐,將木蘭主僕一齊綁下。道人分付:將木蘭放在齊雲峰下。再發金光梵氣一道,將木蘭裹住。木蘭被金光障了,二目不見天日,初見紅光閃閃,黃白二光,恍恍惚惚。仔細看時,青綠二光,成一圓圈,紅光周圍如線,黃白二光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