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是中國春節年俗中最後一個重要節令,時間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燈節。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其形成經歷了較長的過程。
關於其起源主要有:其一為漢武帝太一神祭祀起源說,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司馬遷建立“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其二為佛教起源說,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漢明帝時期,其興起與佛教東傳有關。
其三為道教“三元說”,農曆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
主管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
“鬧”,是元宵節主題,有賞花燈、吃元宵、猜燈謎等傳統民俗活動,舞龍燈、踩高蹺、劃旱船等傳統民俗表演,正所謂正月十五鬧元宵。
“湯圓”也稱“元宵”,是節令食物,寓意團圓美滿的美好期許。
祈福,是節日重要的文化主題,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精神意蘊,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吃元宵,意喻團團圓圓、平平安安。
多在元宵節吃,也有當點心吃,一般有多種餡料,其中黑芝麻餡的最為常見,元宵除了一般種類的,還有酒釀小圓子等種類。
顧寧今天做的是黑芝麻餡兒的和紅豆餡兒的湯圓。
黑芝麻餡,細膩絲滑,越嚼越香。
顧寧把黑芝麻用水細細的洗乾淨,瀝乾水分,放到鍋裡,中火慢慢炒到不粘鍋鏟。
再把炒過的黑芝麻舂打成黑芝麻粉,黑芝麻粉裡放入白砂糖和豬油,翻拌均勻。
最後取適量的黑芝麻餡,揉成圓球備用。
紅豆沙餡的湯圓,紅豆沙餡甜膩,吃起來有濃濃的紅豆香味。
紅豆清洗乾淨,加兩倍的水,放入鍋中大火煮開後,小火慢慢熬煮。
煮好的紅豆用鍋鏟一碾就碎了,紅豆沙裡分次放入紅糖和白砂糖。
加了料的紅豆沙盛出來放涼備用。
冒著熱氣的紅豆沙冒著洶湧的香氣,把阿信饞的不得了。
顧寧提前盛了一小碗出來晾涼了,現在吃正好。
他端給阿信:“給,吃吧,小饞貓兒~”
小饞貓阿信端著碗後,第一勺就是先餵給哥哥吃。
顧寧拗不過,只好吃了一口,味道還真不錯。
除了黑芝麻餡兒和紅豆沙餡兒,顧寧還做了金沙南瓜餡兒的。
金燦燦的南瓜,用來做糕點餡,好吃又好看。
顧寧南瓜削皮去瓤去籽,清洗乾淨切成小塊。
南瓜放到燒開水的鍋裡,隔水蒸熟,熟南瓜用鍋鏟壓碎,中火加熱,少量多次地加入玉米油炒幹水氣。
南瓜泥炒到明顯成團,加入和白砂糖,南瓜泥一直炒到不粘鍋鏟就可以關火了。
喜歡穿越小夫郎靠美食致富()穿越小夫郎靠美食致富。